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警惕雾霾“常态化”麻痹治理意识

2014-10-13 09:07:45?朱昌俊?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要防止各级地方政府在雾霾的常态化之后出现治理上的麻痹意识,把雾霾天气当作“见怪不怪”,放松治理的紧迫感与危机感,甚至将之“娱乐化”。】

如果要列举十一假期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新闻,“雾霾来袭”显然当仁不让。从7日开始,华北、黄淮等地持续雾和霾天气,导致北京、河北等地空气污染严重。不过从11日夜间开始,一股较强冷空气抵达华北、黄淮等地,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趋于结束。然而,根据气象预报,17日、18日京津冀等地将再次遭遇雾霾天。(10月12日中国广播网)

虽然仍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关注,作为一种气象灾害的雾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它的每一次来临,都以其固有的形态带给每个人可见可感的“会呼吸的痛”。近年来,各个地方都纷纷斥巨资治霾,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理规划,然而现实是,雾霾依然来势汹汹,不见丝毫减弱。此次雾霾“刚走即来”,可资佐证。

雾霾的常态化出现,固然说明治理力度亟待提高,但另一方面,它表明必须承认雾霾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从各国的经验来看,治霾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理过程。但承认治霾的复杂性与治理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治霾的懈怠与不力找借口,相反,愈是认清治理的难度,愈是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与行动来应对。

首先,需要一场治理上的观念革命。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雾霾仍被视为是个别地区的偶然性天气现象。然而,从近几年的雾霾形势来看,雾霾一旦出现,几乎是全国性的,其危害已有较为清晰的结论。认识到这一点,在雾霾的治理上就必须要有更大的视野,任何地方都不应该有置于事外的侥幸心理。重度霾地区固然更需要紧急治理,中度霾地区也不能放松警惕,而空气尚好或是轻度霾地区更应科学预防雾霾,把不重蹈其他地区覆辙放在重要位置。以此而言,在全国范围需按各地的雾霾污染程度制定梯度性的治理规划,降低污染的重复扩散与叠加污染,方能实现针对性治理,提升治理效率。

其次,认识到治霾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要承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将不可避免要与雾霾天气打交道,那么,将伤害降到最低,建立制度性的雾霾天气应急方案,就应该与雾霾治理纳入同等重要的规划中去。目前,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雾霾天气下的紧急预案,但纵观各地的执行来看,还存在着诸多欠缺。比如这一次,就出现过雾霾天气下学校仍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考试的极端案例。

再者,警惕“雾霾元凶”争议妨碍和拖延雾霾的治理行动。对于雾霾的最大来源,到底是燃煤造成的“煤烟型污染”,还是汽车尾气抑或秸秆焚烧,各种说法不一而足。虽说最大程度上厘清雾霾的最大元凶,有助于提升治理的效率,但就现实而言,更要防止一些地方借雾霾元凶的争论而拖延雾霾的治理行动。事实上,雾霾来源看似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则在很大程度是一个伪命题。雾霾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综合性污染,由各种污染源的交叉而形成,只不过可能存在程度的区别。因此,在雾霾真凶未有确切共识之前,各级政府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不放过任何的违规排放,无疑都将有利于雾霾天气的缓解。而淘汰那种以牺牲环境质量来换取暂时的GDP发展的思路与方式,更是治理雾霾的根本之路。必须看到,治霾是一个科学问题,但首先更应该被视为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雾霾治理,不进则退。要警惕的是,当雾霾天变成一种“常态”,除了要敦促各地加快完善雾霾天气的应急预案,更要防止各级地方政府在雾霾的常态化之后出现治理上的麻痹意识,把雾霾天气当作“见怪不怪”,放松治理的紧迫感与危机感,甚至将之“娱乐化”。近日,有微博网友就爆料称,邢台市环保局的篮球场上悬挂着一条迎“霾”飘扬的横幅。横幅上写着:为我市退出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而喝彩!如此轻佻的横幅出现,在雾霾沉沉之下,显然极其刺眼。而另一方面,公民个人,不但要注重雾霾天气下的自我保护和改善生活习惯,同时也不能因为“同呼吸”的心态,而弱化个体在雾霾下的不幸感,继而放松对于雾霾治理的监督。

不管承认与否,雾霾天气正成为一种“新常态”,已经是一种看得见的事实,全社会都需要以相应的改变去将雾霾的伤害降到最低,但同时,更要时刻警醒,这种“新常态”是畸形的,是必须纠偏的——防雾意识需提高,治霾行动更应加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