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东南锐评 > 正文

拒绝炒作 弥足珍贵的底层正义

2014-12-15 13:14:03?冯海燕 朱慧松?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6岁小女孩小榆鑫得白血病,家人无钱救治。将求助信息发到网上后,一个自称“炒作高手”的人打电话过来,声称能以事件炒作的方式为孩子筹集爱心捐款作为治疗费,但是,要拿出一半捐款数额给他作为报酬。

近日,在海沧新阳开小快餐店的小榆鑫家人向导报记者反映了这一怪事,希望导报记者能报道“炒作高手”的恶劣行为。( 12月14日《海峡导报》)

□冯海燕

在这个炒作的年代,最让我们无法容忍的是消费苦难,愚弄爱心。之前,个别苦难案例的一些“另类花絮”也让人怀疑过“炒作”,但当关键点得到核实,大众的疑虑也往往随之告终,不想深究也不忍深究。现在,因为女孩家人的爆料,一些“炒作高手”的嘴脸赤裸裸地暴露在我们面前,让人愤怒!

如果让这些“炒作”高手来筹谋,那些已经笼罩在疾病或其余灾难阴影下的人们虽然早已六神无主,心急如焚,却不得不强打精神,客串当一回“演员”,违心参演一幕“悲苦剧”。即便得到巨额爱心款,也要被生生瓜分一半,到手的救命钱大打折扣,也许还因款项公开不够透明被外界误认为贪婪,丧失诚信,实际上因为这档子苦衷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而因为这样那样不入流的事件,人与人之间已经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这样的炒作更是往社会诚信的伤口上撒盐!

因此我们点赞小榆鑫的家人!一边是缺乏治疗费用,一边是“炒作高手”的屡屡引诱,他们可能动心过、挣扎过,毕竟,这更像是条筹钱的“捷径”。但他们因为觉得这种钱“用起来也不安心”,最终抵御住了诱惑,守住了道德与诚信的防线。在等钱救命的境况下,这样的抉择弥足珍贵!

苦难者对“炒作高手”说“不”,这底层弱者发出的赫赫正义之声是对失德的棒喝,是对诚信的坚守与对爱心的呵护!

别让求助“炒作高手”成救命稻草

□朱慧松

毋庸置疑,此等“炒作高手”以助人的名义来敛财,是对爱心的亵渎,是对遇困者的变相伤害,理应受到人们的谴责。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之所以会冒出这样的“炒作高手”,也暴露一些社会问题。

在我们身边,一些困难家庭在遭遇重大疾病或飞来横祸,如家庭成员突发重病,或遭遇意外身受重伤等,因为掏不出巨额医药费用,家庭陷入了困境甚至绝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向社会求助,希望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差不多成了一种常规办法。

但如果当事者的经历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想靠社会爱心来筹集到巨额医药费用也相当艰难。因为走投无路,一些当事者只能寄希望于“不走寻常路”,通过另类方式来求助。在这样的情况下,“炒作高手”也就应运而生。一旦面对无钱医治,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况,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拒绝的。在巨大的压力下,或许有人就会选择与“炒作高手”合作,甚至把求助策划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可能这也是如今社会上各种另类求助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和悲哀。

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炒作高手”出损招折射出社会保障体制和救助制度还不够完善。就拿医保政策来说,还没有力地覆盖全部群体,还不能涵盖所有疾病,即便是可保的一些群体和疾病,在力度上也不够。如对于白血病,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治疗费用,医保的报销比例往往不够,剩下的自费部分同样让很多家庭承受不起。

某种程度上说,公民纳税的目的之一也是互助,在集中财力做大事外,也是集中财力救助一些个体的不测之灾。我国百姓的税负压力并不比一些国家小,相应的,我们的医疗等救助政策,照说也不应该比其他国家差多少。

所以,要让“炒作高手”失去市场,有关方面就需要制度保障来为这些困难家庭兜底。要出台更多保障性政策并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这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炒作高手”也就只有金盆洗手了。

某种程度上说,求助之多,求助手段之奇,也是对救助制度不力的痛批!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