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激励机制让家庭医生大有作为

2015-01-30 17:28:13?黄齐超?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9日,福建省政协委员建议对家庭医生不要设编制,实行市场调节,来提高服务质量,从而真正实现分级诊疗。(1月30日《东南快报》)

据悉,2013年,福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约达60%。截至到现在,有些社区中心居民的建档率都达到了8成。居民健康电子档案为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基础。始于2013年的福建居民家庭医生式服务,将在2015年实现全覆盖,这是一个喜讯。而且,从各地试点来看,家庭医生式服务也赢得了居民的认可。然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叫好不叫座”,给其发展前景带来一片阴影。

那么,家庭医生服务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呢?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还不知道这个信息,表明卫生部门在宣传这个惠民政策上存在瑕疵。其实,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这个因素。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想扩大家庭医生服务的覆盖面,有利于分级就诊,提高患者的就诊率。可是,签约家庭医生者必须是在社区卫生机构有编制的医生。社区卫生人员有限,受制于社区卫生机构的编制问题,不可能适应广面的居民家庭医生服务。再者,没有激励机制,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医生绩效收入不高,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家庭医生模式的推广。

鉴于以上现状,福建省政协委员郑振佺建议对家庭医生不要设编制,实行市场调节,来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民间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全科医生,虽然没有卫生机构的编制,但他们的医疗水平很高,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为什么非要把他们排斥在签约家庭医生的门槛之外呢?另外,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医生,也必须打破“大锅饭”的格局,实行流通,医技高明、服务热情的医生,签约量大,收入高,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而且,郑振佺委员提出的“从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医保金中抽出一定比例,支付给签约医生”,这也是个积极的有可探索价值的建议,因为它才是激励家庭医生签约的一块基石。

显然,家庭医生服务有利于分级诊疗,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因此,它应当成为医疗改革的一个选项。但是,如何让家庭医生模式更好地发展,这次“两会”上,卫生界的两会代表可以充分讨论。当然,公众也可以畅所欲言,把建议和意见传递给两会,群策群力,让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在2015年完美绽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