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环保公众参与亟待入法

2015-04-15 08:18:57?刘武俊?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环保部4月14日公开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公众可参与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为公众参与环保的权利提供了比较具体的制度保障,有利于落实新环保法关于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不过,该征求意见稿属于部颁规章,其法律效力有限,建议国务院加快制定行政法规性质的环保公众参与条例。

环境保护需要公众参与

新环保法最大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专章规定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新环保法第五章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制定就是为了落实新环保法有关公众参与的规定。

所谓公众参与,主要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权利。这里的公共事务,包括人口与就业、教育与文化、资源与土地、环保与生态、治安与稳定、医疗与交通等各个领域。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公众有权参与和公众环境利益相关的活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包括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本质上是公民的一种权利,公众对环境保护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环境知情权是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事务的必备前提。政府有义务让公众知道真实的环境状况。环境监督权包括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恶意排污的监督,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督,监督的方式也有许多,包括举报、媒体曝光等。环境参与权的内容相当丰富,如在建设项目环评过程中,公众可以提出意见,可以参加项目听证会、论证会等;在环境立法中,草案提出后一般通过网上公示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在政府决策前,涉及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政策出台,都应通过一定方式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在当今国际社会,公众参与早已成为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每一个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污染的制造者。环境保护归根到底是人民的事业,是公众的事业,是我们大家自己的事业。环保事业本质上是公众事业,是一项惠及全民,也需要全民总动员的公益事业。环境保护需要公众参与,也离不开公众参与。

依法保障公众参与环保的权利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一词源自美国1969年出台的《国家环境政策法》,随后为许多国家所效仿。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量就来自公众,没有公众的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运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指出过量使用农药对环境和生物具有巨大破坏作用,这是现代环保思想的开端。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万人参加了环保游行,这一天后来被确定为“地球日”而得到永久性纪念,这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

公众完全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角,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具有相当广泛和丰富的内容。根据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主要包括:制定或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政策、规划和标准;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严重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或健康权益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监督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相关公益活动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征求意见稿规定,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代表可以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或监督员,对环保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环保主管部门要为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协助。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可能受直接影响的单位和群众代表可参加环保主管部门召开的听证会。征求意见稿规定,环保主管部门应当聘请有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对本部门和下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提出,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代表也可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对本部门和下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征求意见稿还规定,环保主管部门应当聘请环保社会组织代表、环保志愿者担任环境保护监督员,监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保护行为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环保公众参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世界上不少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公众参与环保的权利。如韩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环境权:“公民享有健康而舒适的生活和清洁的环境权” ,“国家负有促进环境保全对策的义务”,从根本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日本环境法中有一个私人污染防治协议,协议规定较法律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污染行为实行严格责任制度。这种协议对配合公众压力去阻止工厂排污已在实践中发挥了令人信服的作用。

环境保护事业必须强调扩大公众参与。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重要的依据,需要得到法律法规规章的确认和保障。尽管新环保法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有原则性规定,但相关内容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正在征求意见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属于部颁规章,法律层级和效力偏低,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对公众参与有所涉及,但法律位阶都不高,也不系统、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弱。为此,有必要由国务院专门出台行政法规性质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

环保公众参与亟待入法,依法保障公众参与环保的权利要由共识成为行动,为公众参与环保事业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