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童的“精神扶贫”

2015-04-22 07:56:10?李洪磊?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最新发布的《教育蓝皮书》称,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在性格、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比大城市学龄儿童更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离家出走、逃学、偷窃、破坏财物、作弊等严重行为问题的发生比例,几乎是大城市儿童的两倍甚至好几倍。(4月21日《京华时报》)

得益于中央持续发力的惠民扶贫政策和多地的“精准扶贫”实践,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处于“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在这个宏观背景下,《蓝皮书》提醒我们:在贫困地区群众物质生活尚未完全脱贫的情况下,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扶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贫困点”,使得扶贫工作面临“双重叠加”的重任。

如何找到提升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事关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蓝皮书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尤其是乡镇中心小学学龄儿童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源于寄宿制生活封闭单调、留守儿童的养育者照料缺位、低龄“被动”寄宿等问题。不过,客观地看,将问题原因全部归咎于寄宿制,是值得商榷的。

事实上,就当前来看,寄宿制学校的广泛出现和大幅增加,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与相对完善的城市寄宿制相比,一些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在日常运营中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由于贫困地区条件艰苦,能够扎根的教师数量过少,留下来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参差不齐,因而难以全面照顾寄宿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遑论关注儿童心理、情绪的变化。二是不少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仍然缺乏充足的文化基础设施,寄宿儿童课外生活单调,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三是限于寄宿条件较差,一些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未能充分培养寄宿儿童的生活自理和自律能力,容易出现小偷小摸、破坏财物等现象。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贫困地区学生心理健康实现“精神扶贫”,当务之急是针对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软硬件改造和师资建设,改善住宿条件,丰富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心理辅导。比如,配备专职的心理老师;又如,加强对在校老师的心理教育培训,从而就地“消化”寄宿儿童面临的心理难题;再如,鼓励心理辅导志愿者到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发挥作用。

通过提升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运营水平,改善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为畅通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提供“兜底”支撑。但是,从长远的教育公平来看,寄宿制学校仍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更关键的是,要在大力扶贫的基础上,努力让城乡教育实行真正的一体化统筹规划,让城乡居民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