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新闻评点 > 正文

谁来维护五常大米品牌

2015-05-29 11:04:16?然玉?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据报道,黑龙江五常市五常大米年产量约105万吨,但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一些厂家将不同品种水稻掺在一起,加工成所谓“调和米”。甚至,五常市周边市县专门种植一些水稻给五常水稻做“配套”。

五常大米的现状,反映出农产名牌诞生之后,往往都会遭遇“搭便车”以及过度攫利的窘境。此尴尬局面的形成,固然有外地企业浑水摸鱼、伺机渔利的因素,也与某些本地厂家投机取巧的做派有关。

细致分析五常大米所遭遇的内忧外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内部生产环节的混乱与无序。在共同的“原产标识”下,五常当地的米业企业,却未曾形成共同的生产流程、共同的产品标准。有厂家坚持做“单一品种的五常大米”,有厂家却堂而皇之地加工所谓“调和米”。这种源自内部的、价值取向和工艺规范的分裂,势必将稀释五常大米品牌的含金量。

缺乏整合的五常大米产业链,不仅渠道成本高,而且极可能呈现无序的状态。现代意义上的名产农业,理应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只有尽可能规范销售渠道,培植龙头企业,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五常大米的信誉重建。(福建日报)

——然玉/文 美堂/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