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学校”文化祸在言传不能身教?
2015-08-18 09:20: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农村老师收入差、地位低的尴尬现实使少年们不断强化了读书无用的逻辑,少年们对读书有用与否的衡量,直接换算成现实的经济收入和地位。(《 中国青年报 》08月17日) 如果说成功意味着金钱和地位,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却因为收入差、地位低不断强化了少年们读书无用的逻辑,言传不能身教,确实够尴尬的。 农村教师,在他们那批同龄人中,不是最棒的笔者相信,但“反学校”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抗争“关系权威” 课堂中的混乱,抗争“时间权威” 反规定性的日常作息,抗争“空间权威” 摄像头下的剧场表演,是因为对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唯一的“知识代言者”——底层学校中的教师,因为收入差、地位低被“瞧不起”,而产生的连锁反应,笔者却不敢苟同。 若论教师的收入与地位,确实差强人意,但因此在偏远的农村还会被他的学生“瞧不起”,笔者实在感到愕然,虽说教师的工资不是十分令人满意,但根据各地工资政策,和经济状况,教师工资还是在当地居民收入中占中上的,学生口中所谓的没有知识照样赚大钱,那样的毕竟少数,虽然随着劳务输出,农村中的青年大都流向了城市,甚至所赚的钱超过了在农村当教师,但他们的抛家舍业,以及所付出的那份艰辛,还是与教师有差距的,除非像郜艳敏那样的代课教师。 确实,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给学生一个让他们感受得着的学习动力,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画饼充饥会饿死人的,但如果说由于教师言传而缺乏身教,让学生“瞧不起”,而导致了“反学校”文化,笔者还是略有微词的。 笔者认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反学校”文化现象,其实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绝望”,所谓,“人怕老了穷,麦怕胎里旱”,而这种“绝望”正是农村教育现状的反映,同时也受文化氛围的影响不无关系,因为他们的老一辈就是这样过来的,“放羊,娶媳妇,娶媳妇生娃,再放羊”,应该说这是一个底层重复的过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否认,若论“潜规则”与“生存法则”,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但若因此就说“读书无用论”有理,不是唱高调,笔者真的还要奉劝几句,也许,到社会上去混教师还不如学生吃得开,但必须知道,我们的工业生产正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产业型过度,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就想赚大钱,未必有点异想天开;同样随着法制化社会的不断成熟,“混世魔王”的日子肯定长不了。 不得不承认“反学校”文化,一部分属于少年青春期“叛逆”,但为什么在农村学校课堂,一节课要至少花费30分钟以上时间组织课堂,而在直辖市的著名中学,几乎从来不会单独花时间去专门干预一堂课的纪律?“瞧不起”农村老师也就罢了,为什么连记者这样从大城市来的“教师”也弹压不住他们?这就是文化氛围不同,在城市学校“比学赶超”的学风占了上风,不想学习的孩子占少数,顶不起浪;而在农村学校,就像赛跑,距离差不多还有追赶的希望,成绩差的太多,不想学习的孩子占多数,就破罐子破摔了,这是“潮流”。 因此,笔者认为,挽救农村的孩子,还要从教育均衡发展上去努力,当然包括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让“知识代言者”变成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