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防止“以食代医”需从管好保健忽悠开始

2015-10-20 14:55:39?盛人云?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重阳节到了,各类保健食品进入旺销季节。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201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投诉同比上升了32.2%,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要过于依赖保健食品,切勿“以食代医”。(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

国内的保健食品市场近年来总是负面消息不断。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但经由媒体曝光的保健食品依旧层出不穷,保健食品行业依旧是“多病缠身”,问题尚存。

保健食品乱象丛生,与国民保健意识的增强不无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养生保健,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更是为此不惜代价。正因如此,才会有人说,现在老年人的钱最好赚。这里面主要两个原因。一是很多老年人都有一笔数额不小的退休金,他们有钱花。二是因为现在很多保健食品经销商,利用了老年人这些特点,对一些保健食品的功效,进行夸大虚假宣传,用所谓的“食疗”来“忽悠”老年人。以至于有业内人士公开叫嚣——“只要地球不灭亡,生老病死的规律还继续,保健食品就永远畅销!”

食品就是食品,药品就是药品,关于这一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写得很清楚,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一些无良商家把保健食品当药卖,乍一看只是谋财,谈不上害命。殊不知,受商家误导而把保健食品当药买的那些患者却是为了治病,甚至是为了救命。他们吃了这些不能治病的东西,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说,难免贻误病情。如此的“以食代医”岂不是既被谋了财,又被害了命?!

健康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防止“以食代医”,当然需要消费者睁大眼睛,对于健康的追求要有健康的理念,不要盲目相信传的神乎其神的保健食品,也不能被广告所迷惑,培养正确理性的养生之道,更多是要靠健康的饮食结构、长期的运动锻炼、规律的生活作息。特别是在身体不适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保健食品上。

同时,防止“以食代医”,更需要从管好“保健忽悠”开始。保健品市场是事关公众健康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公众缺乏相关知识,与医院、商家相比处于严重信息不对称状态,比普通消费品的消费者更需要保护。号称“史上最严广告法”的新《广告法》已于9月1日正式实施,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不能落在纸上”,广告法要堵上虚假广告的漏洞,还需要具体的细则和有力的执行作保障。这就要求在具体执行上监管部门能更加主动,“多走一步”,对进行虚假宣传忽悠消费者的商家敢动真格,严厉打击做虚假宣传的保健品企业,这样,才能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