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子女关爱,老人防骗第一道“防火墙”

2015-12-28 09:16:16?张涨?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保健品骗局屡禁不绝,不能仅呼吁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老年人的子女首先要有所担当,用自己的关爱为父母筑起一堵“防火墙”。】

听信讲座,老人一年花10多万元买保健品;花20多万元买保健品,85岁老人成“月光族”……近年来,关于老人身陷保健品骗局的新闻屡见不鲜。众多老人被骗的背后,既有监管不足的原因,也有老年人心理层面的因素。

忽悠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泛滥,造成多方面危害。一者,造成老年人财产损失。有媒体统计,曾接到上百个有关于保健品骗局的电话投诉,上当花钱的老人中90%都花费数万元,其中4名老人因为买保健品成了“月光族”,并继续向子女和朋友要钱买保健品。原本节俭的老人,在保健品上挥金如土,给自身乃至子女都造成了经济负担。二者,危害生命安全。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若只是食品还好,就怕成分不明、添加剂乱用,老年人群体本身健康状况就不佳,乱用保健品相当危险。三者,影响家庭关系。陷入骗局中的老人并不自知,往往是儿女苦苦相劝,老人不仅一意孤行,反而责怪儿女不孝顺。在诸多案例之中,家庭失和的不在少数。

毫无疑问,治理保健品营销乱象,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总结诸多案例便可发现,这一类骗局都存在相似的违法行为。例如虚假宣传、生产不合规、卫生不过关、工商手续存在瑕疵等等。涉及多个监管部门,亟须形成合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在问题发生之后介入,只是治标之策,要在问题发生之前就保护好老人,就必须从源头分析为何老年人易受骗,釜底抽薪才可治本。

首先,老年人往往存在“健康焦虑”。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其最大的愿望。骗子为何选中保健品,就是看中了老年人这种心理。而一部分老年人又比较欠缺医学、科学知识,相信偏方多过正规医院、迷信神医神药的绝非个例。因此,加大对老年人群体的医学知识普及,是做好自身保护的第一步。

其次,老年人相对信息比较闭塞,更容易相信陌生人。老年人长期生活在“熟人社会”,对陌生人的信任感较强。而现代社会已有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趋势,更多交流沟通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这就造成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接触面较为狭窄。实际上,有关于保健品骗局的媒体报道和网上案例都数不胜数,老年人还需主动丰富自己的信息渠道,尤其是通过网络与社会多接触。实际上,也有很多老年人上网看新闻、上淘宝网购玩得不亦乐乎,不与社会脱节,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警惕性更高。

再次,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缺少关爱,保健品骗局的“亲情营销”就是看准了他们的情感诉求。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保健品打亲情牌成功率很高。比如推销员送水果拜访老人、跪地给老人洗脚,甚至热情地叫着“爸妈”,“攻心之策”花样繁多、效果奇好,很多骗局被揭露之后,还有老年受骗者为骗子求情,甚至称“花钱买人陪着说说话也好”。其实是推销员的“假亲情填补了“真亲情”的空白。当自己父母上当受骗时,子女应有所反思,是否足够关心老人精神需求、是否花了时间陪伴父母。只有子女将“常回家看看”坐实,当“真亲情”回归,来自骗子的虚情假意也就不攻自破了。

保健品骗局屡禁不绝,不能仅呼吁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老年人的子女首先要有所担当。只有他们才是父母最亲的人,理应用自己的关爱为父母筑起一堵“防火墙”,既让老人免受骗局滋扰,又增进了家庭情感和社会和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