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熊孩子沉迷手游”乱象频发谁之过?

2017-06-22 08:13:13?贺曼?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儿童沉迷手游”、动辄花费数万元“打水漂”的报道屡见不鲜。12岁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打赏游戏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深圳11岁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6月17日,媒体又刊发了“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充值5.8万元”的新闻。

“儿童沉迷手游”事件频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父母缺位,手机成孩子最亲密的伙伴。现在父母多为双职工,回家又忙于家务,让孩子玩手机“自娱自乐”,没有时间真正意义上陪伴孩子。孩子耳濡目染,通常在很小的年纪就熟练手机各种操作、各类游戏。加之父母“不设防”,对于银行密码、支付密码等信息并没有避讳孩子,所以孩子能接触到家中大数额的钱款、掌握网上支付的权利。但由于孩子心智不成熟,往往对游戏中的消费没有正确的认知,造成了严重后果。

二是企业在利益驱动机制下,缺乏自律。手游市场中不乏一些无品质、无原则、无良心的“三无”企业。这些企业缺失对用户的责任心,以利益做驱动,缺乏自律性。主要表现在不关注用户体验,不在意游戏可玩性,研发、运营的游戏仅以“坑”钱为目的。另外,由于网络游戏的活动平台基于虚拟互联网,这一特殊性决定了网游中的虚拟货币交易采用电子数据形式订立,合同相对人掌握的主体信息有限,甚至只是虚拟身份信息,以至于在游戏玩家身份识别、核实上存在漏洞,导致众多“儿童玩家”在游戏中巨额消费 “畅玩”而无人知晓。

三是手游市场存在法律空白,监管失职。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但实际上,使用网上随意可以搜寻到的身份证信息或从淘宝实名认证商家购买身份证信息,均可顺利完成手游实名认证。这就让很多不符合玩家标准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应资质,实名制规定已然沦为虚设。

要想彻底根治“儿童沉迷手游”乱象,不能仅靠某一方的努力,务必要聚集全民之力谋智造势。首先要改变家长认知,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沉迷游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咎于手游企业或孩子本身。正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使孩子过多接触电子产品,缺少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致使孩子极易沉迷在游戏中无法自拔。

其次是企业应该遵循起码的法律准则,要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主动设置多重“壁垒”加强对玩家身份的核实及限制,将未成年人隔绝在手游之外。例如,为有效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用户,每次进入手机游戏账号登录时,用户应进行人脸识别,做到人证合一,不能进行身份识别的,一律视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此外,手游行业应通过多维度管理全力保障用户维权,在发生儿童巨额消费情况时主动配合,积极解决纠纷。

再者是通过立法精准发力,加强监管。有关部门应对未成年人进行虚拟货币交易服务后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和界定,在出现法律纠纷后能够有法可依。此外,要将“网络游戏实名制”真正落到实处,并增设延迟到账程序,利于及时发觉和处置不法交易行为,避免产生纠纷。只有这样,才能将“熊孩子”阻挡在游戏之外,保护在阳光成长之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