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还是不买?在你迟疑不决之际,其他网友的亲身评测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这些评测有多少水分呢?日前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利用购物、生活玩乐平台的产品体验功能成为职业“写手”,他们不仅有求必应,对方让怎么写就怎么写,更惊人的是,对于很多商品,“写手”们压根就没用过。 评测、用户体验,顾名思义就是用户在使用某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感受,其前提应该是客观、真实。但如果连用都没用过就“创作”出一堆好评,洋洋洒洒,图文并茂——这说白了就是软文,以真实体验之名,行卖力吆喝之实,极具欺骗性。 这样的“用后感”可以说是传统刷单炒信的变体,并且更可气。相比刷单,用后感更“高级”,其身价更高,一条动辄数十元,字数常常多达数百字,并且为产品量身打造,迷惑性更强,即便经验丰富的网购达人也很难分辨得出来。 对于这种蒙骗,很多人会觉得眼熟。过去,街头闹市、过街天桥上的“托儿”,他们卖力演戏,诱人上当掏钱。如今演出地点从闹市天桥换成了电脑屏幕、网上商铺,演员们也不用亲自出镜,无须磨炼演技,只要躲在电脑手机之后,动动手指,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托儿”。至于效果,传统的“托儿”毕竟辐射力有限,而如今,网络隐身的“托儿”无处不在,并且杀伤力更大。 当前互联网经济风生水起,也催生了众多新“职业”——即便称不上职业,也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赚钱门路。比如很多网友足不出户,点击鼠标就可轻松赚钱,从网购刷单、电影刷评分到旅游线路、民宿写好评,都是如此;还有一些网友线上接单然后又走入线下,为“网红餐饮”提升人气,反复排队,有人披着“跑腿经济”的外衣帮校友上课签到,为此甚至还要“抢单”…… 这些“灰色兼职”花式繁多,值得警惕;而在“兼职”行为背后更值得深思的是态度。很多人不知道刷单属违法行为,只是隐隐觉得有些不妥;有的明知道一些行为违法违规,依然觉得“无所谓”,反正没人管。比如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有大学生竟把“网络刷单”作为兼职首选。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刷单到当托排队、代人签到,这些“兼职”看似微不足道,所获取的也不过是蝇头微利,但它们所伤害的是整个市场的秩序、整个社会的诚信。而诚信作为经济学中的一种公共产品,如果大家都诚信,那么大家都获利,一旦一小部分人不诚信,就打破了这种平衡,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荼毒深远。所以,对于种种“灰色兼职”,需要更多自律,少一些“无所谓”;需要每个人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而不是心存侥幸。 当然,自律之外,严惩也必不可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今年6月全国“刷单入刑”首案宣判,震慑力惊人。但在刷单炒信这条产业链上,组织者、商家固然可恶,隐藏的“刷手”也同样不可轻视。尤其当前各种灰色生意早已从电商扩散到直播、游戏、旅行、餐饮、民宿等各个行业,而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已从不同层面予以了规制,但仍需完善法规,升级监管,让“灰色兼职”告别灰色地带。 白居易有言,“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此处的“利”字,对于不正当利益尤为适用。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今天,我们期待更多人对“灰色兼职”说不,也期待监管之“火”烧得更旺些。 |
相关阅读:
- [ 06-27]随意聘请兼职教授折射浮躁的大学教育
- [ 03-16]医生兼职 制度与道义的纠结
- [ 11-11]高校教师兼职兼薪不等于中小学教师也能
- [ 11-11]兼职兼薪莫忘坚守规矩
- [ 11-09]让科研工作者兼职兼薪 “知识共享”有规可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