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禁坐“爱心专座”是道德培养的“强制化”

2017-09-18 15:48:40?曹灿辉?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陕西咸阳教育局近日开展中小学生“遵守交规 文明出行”专题教育活动,其中提到即便“爱心专座”无人使用,中小学生也不得坐用,此事引发热议。(9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应该说,陕西咸阳教育局明文规定中小学生乘车禁坐“爱心专座”,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形成道德习惯,在全社会掀起尊老爱幼良好风尚。

然而,中小学生乘车禁坐“爱心专座”,有多重不妥。一是“爱心座”适用人群是“老、弱、病、残、孕”五类,小学生也是“弱”,他们可以使用“爱心专座”的。二是让小学生使用“爱心专座”,符合社会倡导的“尊老爱幼”道德传统。三是即便“爱心专座”无人使用,中小学生也不得使用,这种“有资源不用”,也是一种浪费。四是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并非法律规定,而是道德约束。

可见,中小学生乘车禁坐“爱心专座”,不合人之常情,不合社会实际。特别是用这种办法来培养中小学生道德意识,是培养手段的“强制化”,并不道德,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出现这种现象,无疑是教育行政部门培养中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形式主义、急躁思想在作怪。

爱默生曾说:“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显然,“引导”才是培养中小学生道德意识的最好方法。

一方面,从当前来看,老师要给中小学生讲一讲为什么公交车要设立“爱心专座”,让学生懂得“爱心专座”的意义,从而达到使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主动让座的目的。同时,老师也要告诫学生注意乘车安全。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老师要开展中小学生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上好道德课,让学生懂得帮扶“老、弱、病、残、孕”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应该自觉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如此,中小学生乘车让座行为,就不会成为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