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生高空营救”不能只有感动
2017-10-19 08:00: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吴小波和妻子乘坐国际航班探亲,在往返途中,两次救助突发疾病的乘客,被网友称赞为“三万英尺未穿白大褂的医生”。(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吴小波和妻子乘坐国际航班探亲,在往返途中,两次救助突发疾病的乘客,被网友称赞为“三万英尺未穿白大褂的医生”,并纷纷为其行为点赞,就连出国航班的美国乘务长也拍着他的肩膀说“good job”(好样的)。 但鲜有人知道,这个没穿白大褂的医生,在三万英尺的高空,争分夺秒救助病人的同时,也要努力克服自己内心对高空的恐惧。吴小波说,听到广播,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时,打了个趔趄,但想到自己是飞机上唯一的医生,就迈稳了脚步。其最大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觉得救死扶伤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面对无数的赞许,他反而认为最值得“点赞”的应该是乘务员和乘客。这足以让我们窥见一名医者的仁心仁术,足以令每个人动容。 事实上,这几年感动我们的,与医护人员有关的新闻不少。有坐诊医生自己打着吊瓶给病患看病诊疗;有医生连续做了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最终瘫倒在手术室的地上……我们每一次都被这样的照片或视频所感动,但是不得不说,只有感动还不够,只有点赞也还不够,感动与点赞之外,还得有反思,有理性而冷静的思考。 回归事件本身,患者已经口齿不清、神志恍惚,并且右边的手“不能使上劲”,身体右半边“不能动”,这不是普通的呕吐,而是脑梗,这是吴小波的初步诊断结果。而脑梗的人,如果不及时救治,会留下后遗症,严重的更有生命危险。这位患者是无疑是幸运的,在其生命危在旦夕之际,恰巧这次航班的乘客里有一位医生,恰巧这位医生还熟悉急救技能。但是,假如这次航班的乘客里没有医生,那患者的生命还能不能挽回?因此,我们不仅应对“三万英尺未穿白大褂的医生”点赞,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健全处理航班乘客事故、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方案?如何保障乘客的生命健康安全? 飞机属于高空作业,并非想停就停,想降就降。如遇紧急情况,必须与地面联系,取得同意后方能采取紧急降落、申请临时空中专用航线或继续飞行等不同的应急措施。因此,航空方面应该多方考量,针对乘客可能出现的事故、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配备“随航医生”,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这个队伍不一定非要是医疗专家,但最起码要熟悉急救技能,能够处理紧急情况,为生命营救争取时间。 生命的营救成败,时间是最关键的。这个时候,如果航班配备了“随航医生”,就能为乘客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因此,希望空管部门主动与卫生部门进行协商沟通,让流动的航班上也能有“流动的医院”,让“随航医生”成为乘客最近的“急救中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