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晒嫁妆晒公益”是移风易俗的新标杆
2018-01-05 17:08: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人情来往知多少,请帖数不了。今日盛行应酬风,钞票不堪回首口袋中。亲朋友情应犹在,只是规模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杯杯酒水肚中流。”这首改头换面的《虞美人》可谓道出了群众对于民间迎来送往的苦闷不堪心理。 移风易俗势在必行,用先进时尚的文化构筑一道“防火墙”更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福建泉州针对之前不良习俗的蔓延通过紧抓“关键少数”、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等,持续开展移风易俗的攻坚战,在扭转奢侈浪费、相互攀比的风气的同时,更是形成了“不晒嫁妆晒公益”、“厚养薄葬尽孝道”等向善之风,做法值得借鉴。 客观而言,移风易俗是一场积极的文化变革,需要靠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更需要榜样的引领和制度的发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老百姓的话虽然朴实,但阐明的道理非常清晰明白,因此在移风易俗这场长期的战役中,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起到带头作用。泉州市2014年就出台《泉州市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率先对党员干部及其子女的婚嫁行为进行约束;另外,该市还注重发挥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党员干部、乡贤、企业家等“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凡此种种,无不是以典型带动的方式全面引领清新淳朴的社会风气。 其次,利用村规民约凝聚更多居民的共识。泉州许多乡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就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因为“村规民约”凝聚了村民的共识,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也体现了契约精神,对强化村民的自律意识也很有帮助。 第三,通过先进文化来增强社会责任感。“明朝我辈冲天日,且看江山转亦新”,移风易俗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群众,因此在大力实施移风易俗的同时,还需要充分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来充实百姓的头脑,让他们树立见贤思齐的意识,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2016年以来,泉州简办红白喜事节约下来用于捐赠的资金达4.9亿元,不仅完善了社会福利事业,还潜移默化地把很多村民从酒桌、牌局转移到了球场、图书馆,泉州的优序良俗渐成风气等就可作为鲜明例证。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