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普通高中教育不能只有升学功能

2018-01-17 07:52:01?熊丙奇?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从新颁布的课程方案看,上述目标主要是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和提升课程标准实现。在优化课程结构方面,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其中,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回顾我国过去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都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拓展课等不同类型。其中,选修课与拓展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养,可是在具体实践中,不少学校并没有按规定开设选修课和拓展课。有的是因为投入不够,没有师资,开不出来,有的则是虽然开出了相关课程,可这些课程被必修课挤占,学生要把更多时间用在与高考紧密挂钩的必修课上。

按照课程功能,未来的高中课程有服务于学生高中毕业的课程体系,有服务学生高考升学的课程体系(选择性必修),以及服务学生参加自主招生、拓宽视野的课程体系(选修)。如果高中办学还是紧盯高考升学,部分示范性高中可能会重视服务于自主招生的课程体系,而其他学校则大多还是会以高考课程体系为主,不愿意开设选修课,或者走形式。

这种情况在浙江实行新高考改革后,已在部分普通高中出现。2016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通知指出,部分高中存在挤压选修课程课时的问题,各年级每周选修课程课时比例少于20%,或用考试科目暗中替代,甚至搞“阴阳课表”。

要避免这一问题在落实新课程方案时出现,需要配套保障措施。首先,要进一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高考改革,在考试改革上扩大了学生的考试选择权和学科选择权,但是,在录取制度改革上,尚缺实质性突破,仍旧按考生高考科目分数总分进行录取。部分高校试点的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只是和高考集中录取嫁接。很多学校和学生都主要关注高考科目,不但不关心高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学习,就连学生选科时,也首先考虑怎样获得高的高考分数,而非发展自己的兴趣。因此,高考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要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推进高中自主办学,按高中育人标准进行教学。

其次,要明确地方政府对课改的投入。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改革试点试出的一个问题是,学校要推进选课走班,可却缺师资,没有那么多课供学生选择。落实新课程方案,存在同样的问题,课程建设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如果地方政府依旧聚焦高考,觉得投入建设选修课没有多大价值,那么,就没有进行课改的积极性。要让学校自行解决课程建设经费问题,勉为其难。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课程没有高考显示度,参与改革的教师也没有积极性。

再次,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从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的教育职责看,服务于学生升学仅是普通高中办学职责之一,因升学目标而不开设规定的课程,就涉嫌违法违规。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纠正学校错误的文件,是履行监管责任,但我国有的地方政府对违规违法办学加以纵容,甚至将其美化为满足老百姓高考需求的改革创新,这让应试教育越演越烈。落实新课程方案,必须严格依法治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