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更多有价值的“故纸”
2024-10-25 09:19:41?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在南京,冯女士从一处废品站买下一些旧书和手稿,拼凑出其原主人的很多人生特写,后来在网友的建言下,她查出这位已故原主人的真实身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女科学家王锐。此后,她将这些资料捐赠给常州武进区档案馆,档案馆表示很重视。 这是一条让人读来暖暖的消息,女子发帖所言“她的一生在我面前展开”,也带有一种浪漫的、知性的情怀。这种意韵,感染了众多网友。 总的来说,这是一场挺有意思的互动。但转过神来,我们也会生起一种复杂的心情,这些颇具价值的资料何以沦落到废品站,这类失落于尘埃中的“故纸”还有多少?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有科研价值的珍贵资料,以及留住人世间那些美好的记忆片段,使它们不至于因为一个人的消逝而消逝? 其实,从废品站淘到“宝”,并不稀奇。收藏家王扣劳曾对媒体说过,他和朋友经常去一些废品站搜寻,抢救回来很多珍贵的手稿、信件。他从废品站淘到过著名作家路遥的手写申报表,曾有人出价50万元,但他没卖。 每一份流落到废品站的资料,都写着种种“不甘”。这些资料,主人生前备加珍惜,没有谁会想到它们的归宿却是化为纸浆。废品站火热的生意,终究遮掩了那些闪着人文色彩的资料。如果这是常态,那么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改变这个状况。 有价值的个人资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份难得的物质文化遗产。尽可能抢救这些遗产,拆除人为安装的“停止键”“销毁键”,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近年来,很多地方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抢救”非遗传承人,体现出深远的眼光,为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保护包括家书、手稿、旧书在内的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仍需继续发力。 冯女士、王扣劳这些社会“抢救者”的存在,很有意义。即使是零星的挖掘整理和捐赠,也在瞬间改变了这些历史资料的命运,使之体现出别样的社会价值。然而,仅有少数人的忙碌是不够的,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对政府部门来说,可以出台政策举措,鼓励档案馆等扩大征集范围,加大与民间沟通的力度,以搜集更多文化遗产;对专业机构来说,扩大搜寻“半径”,留住更多有价值的资料,则更为重要;对个人来说,对前人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敬畏之心,尽量不送去废品站,也是一份可贵的自觉。 旧书和手稿,为时间所铸造,也在时间深处等着我们的善待。从某种意义上说,留住“故纸”,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