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App乱收用户数据不听劝,咋办?

2025-05-08 11:02:07?作者:皇甫思逸?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中央网信办组织对App、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进行检测,墨迹天气TV版、医家等15款App因涉个人信息收集问题被通报。

又是熟悉的个人信息收集问题。就在前不久,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67款移动应用被检测出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其中,不乏行业头部App和政务App。从天气预报到公共交通,从医疗健康到在线教育,本应便民的工具类应用,为何却频频在个人信息收集上“踩线”?

通报提到的“未逐一列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SDK”“未提供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等,反映到用户层面,其实就是公众使用App时常遇到的——软件强制收集与使用功能无关的信息、隐私协议被设为“默认勾选”、难以找到撤回授权的通道等。此类乱象存在,一方面可能是App技术防护未能跟上,另一方面,则是某些企业将用户数据当成了“隐形资产”,加上用户维权意识较为薄弱,客观上纵容了企业的侥幸心理,让其愈发肆无忌惮。

个人信息安全是数字时代的“生命线”。随意收集用户位置、通信录、医疗记录等敏感信息,不仅可能导致骚扰电话、精准诈骗等,也会让公众在未来使用App时产生不必要的困扰与焦虑。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正在加速完善。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到多次App专项治理行动,再到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监管部门的“组合拳”越来越精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坚决态度亦毋庸置疑。

但从实践来看,治理App信息收集乱象,不能仅靠事后通报,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不断做“加法”,比如对违规行为设定更具威慑力的处罚标准;在技术手段上做“升级”,建立覆盖全周期的智能监测系统,及时拦截违规收集行为;在用户参与上做“乘法”,在强化隐私保护知识普及的同时,畅通一键举报、隐私反馈等渠道。让App在“阳光”下规范收集信息,是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个人信息保护走向技术向善的应有之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