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汽车与服务双下乡
2025-06-27 10:32: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必须根据农村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加快构建更加符合乡村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生态 两年前,记者在河南虞城县驻村锻炼,一个直观感受是村里的新能源汽车多了起来。可以领补贴,充电很便宜,1天就能上牌。村民李先生对自己新置办的新能源汽车赞不绝口,唯一感到不便的是,车子一旦有点毛病,得开30多公里到县里去检修维护。 前些天,记者再一打听,李先生已经不愁了。县里的养车店已经提供50公里范围内的全年不限次上门诊断维修服务,现在想换轮胎,在家打一个电话就行了。从“跑县城”到“上门修”,配套服务的协同跟进,让新能源汽车下乡更受欢迎。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仍显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应用配套没跟上。 比如,农村地区公共充电桩密度远不及城市,数量偏少、分布不均;县域新能源车专业维修网点覆盖率低,大多数传统汽修店无法处理三电系统故障;等等。充电难、售后弱、金融支持不足等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群众“用得好”,新能源汽车才“下得去”。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着眼于优化配套环境,改善农村出行条件,瞄准了政策堵点,抓住了消费痛点,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经过几年实践,新能源汽车下乡已从最初的车辆推广为主,转向产品与服务协同下乡。不过,农村地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相对较高,产业人才不足,要想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必须根据农村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加快构建更加符合乡村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生态。 实现这一目标,要在加强多方协同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推进策略,不断优化服务网络与响应速度。一方面,要统筹生产、销售、金融、充换电及售后服务等领域经营主体,合作完善全周期售后服务网络,以更高的性价比实现及时可靠的售后服务。另一方面,经营主体要立足农村发展水平和设施条件,结合特色产业、文旅项目等,进行反向创新。比如,有的厂商为下乡产品设计了超大货箱空间,兼顾日常出行和货物运输两种场景需求。 新能源汽车下乡,卖车只是起点。以新能源汽车为支点,开发农村这个大市场,各行各业都具备很大潜力。比如新能源领域,有的地方推动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深度融合,既助力绿色发展,又降低用能成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重点、分步骤地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农村市场必将涌现更多机遇。 农村市场的意义,不只是产品销量的拓展,更意味着发展质量的提升。站在推动绿色转型和农村发展的高度,重构服务环境和消费生态,新能源汽车的下沉发展,将开辟一片更有活力和潜力的蓝海,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