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完善“半拉子工程”的科学处置办法

2025-07-10 09:42:24?作者:姚子云?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特别强调要完善“半拉子工程”、已建未用项目的科学处置程序办法,为各地整治此类顽疾提供了有力指引。记者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半拉子工程”往往前期投资巨大,甚至一度是地方力推、群众期待的标杆性工程,但最后被闲置、荒废,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半拉子工程”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项目前期论证不足,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后续建设资金难以为继;有的是审批手续不全,项目“带病上马”,因难以完善手续而搁置;还有的是因为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不达标,陷入“建不好、用不了”的困境。

科学处置“半拉子工程”,避免财政资金“打水漂”,要分类施策、精准盘活。能续则续,激活有效资产。对市场前景好、民生需求迫切的项目,可探索通过完善市场激励机制,提高经营主体参与盘活处置的积极性。能用则用,避免闲置浪费。对主体完工但长期闲置的项目,可按规定调整用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该拆则拆,减少沉没成本。对明显不符合规划、续建成本过高的项目,应果断“止损”,依法清理拆除,为新的发展项目腾挪空间。

科学处置“半拉子工程”,既考验干部工作能力,也是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记者调研发现,面对这一“烫手的山芋”,有的地方干部主动作为,积极想办法盘活沉睡的资源;但也有干部抱着“新官不理旧账”的错误心态,采取“鸵鸟政策”,对闲置项目熟视无睹,阻碍了问题的解决。要形成处置“半拉子工程”的制度性安排,强化“新官要理旧账”的刚性约束,将处置“半拉子工程”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各级干部切实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半拉子工程”劳民伤财,侵蚀政府公信力。唯有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嵌入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从项目的规划、审批、建设到运营都严格把关,科学决策,确保每个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从源头减少“半拉子工程”。

(本报评论员余贤红 姚子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