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海外直邮”成假货的“遮羞布”
2025-07-14 15:18: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海外直邮,本应是消费者便捷获取海外正品、享受价格优势的一个通道:其承诺的原产地直发、全程物流可溯、海关监管保障,让“足不出户购全球”触手可及。然而,记者近日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海外直邮”的“吐槽”与“避雷”帖比比皆是,海外直邮的真实性饱受质疑。为何海外直邮频涉假货问题?平台又该承担何种责任?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7月12日 《法治日报》) 当“海外直邮”“原产地直发”“海关监管” 这些曾经的信任标签,被不法商家肆意滥用为售假的幌子,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更是整个跨境消费市场的根基。 那些标榜“海外直邮”的假货,往往包裹着精心设计的伪装。虚构的海外物流网点、伪造的清关信息、PS的品牌授权书,一步步编织出“正品假象”。消费者看到“海外直邮”四个字,便天然放下戒心,却不知手中的“国际大牌”,可能产自国内不知名的小作坊,只是借了一趟“港澳一日游”,就摇身变成“漂洋过海的正品”。更讽刺的是,部分平台还为这些商家披上“假一赔十”的外衣,用看似严苛的承诺麻痹消费者,实则在维权时设置重重关卡,让“假一赔十”沦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遮羞布”之所以能长期存在,离不开利益链条的驱动与监管盲区的纵容。对不法商家而言,“海外直邮”的名头能让假货卖出更高价格,而伪造物流、清关信息的成本远低于正品采购;对部分平台来说,宽松的审核机制能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带来短期流量与收益,至于商品真假,则成了可以模糊处理的“次要问题”。更棘手的是,跨境物流的复杂性使得监管难度陡增,不同地区的法律差异、证据认定的壁垒,都让假货贩子有了可乘之机。 要扯下这块“遮羞布”,不能仅靠消费者的火眼金睛,更需系统性的治理重拳。平台必须撕掉“甩锅”的伪装,真正负起审核责任——不是简单查看商家提交的“资质文件”,而是要打通与海关、品牌方的数据通道,对物流轨迹、授权链条进行穿透式核查。监管部门更要织密法网,既要严查境内假货生产窝点,也要斩断跨境售假的物流链条,让那些伪造清关信息、虚假宣传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海外直邮的假货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破坏了跨境电商市场的健康生态。消费者的信任,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当“海外直邮”不再与“假货” 捆绑,当每一个物流信息都真实可溯,每一次维权都能得到公正处理,这块被玷污的 “遮羞布”才能彻底退场,跨境消费市场才能回归“正品为王”的初心。只有通过平台自律、监管发力、消费者警惕等多方协同,才能让海外直邮回归正品保障的正轨,重拾消费者信任,推动跨境电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王恩奎)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