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16时30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鲁甸县城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道路因塌方中断,部分地区出现房屋倒塌情况。据昭通市委宣传部通报,截止8月4日8时统计,鲁甸“8 03”地震受灾人口21万户98万余人。

地震的记忆总是痛苦的,我们还没有从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大地震悲痛中恢复过来,8.3日大地震,已夺去了数百名亲人和同胞鲜活的生命。大自然是无情的,它让昨天还犹存的音容笑貌成了永远的记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对于死者的追忆与悼念,既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情感的诠注。

救助、驰援,捐献、悼念,这是对于深处灾难之中的同胞,这们必须尽到义务与责任。我们感动于灾难的无畏、坚定、执着、温情,我们自豪于国家的担当,我们欣喜于同胞的关心、关注、关情,灾难无情人有情,在解放军战士、消防官兵舍生忘死的救助中、在志愿者不辞疲劳的执着中、在每一个救人现场的感人细节中、我们看到了互助的强大,当白发苍苍老人把微薄的养老金、一脸稚气的孩子把久藏的零花钱,当农村大妈皱巴的毛钞投向捐款箱时,整个国家在悲伤中,是那么温情而强大,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具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灾难检验着人性,灾难也检验着民族情感与国家精神。历史证明,我们的民族情感就是兄弟深情,我们的民族情感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的国家精神,就是国家对普通公民的生命价值的无比尊重,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尽到作为国家应有的坚定责任,就是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排除万难,战天斗地,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求发展。

灾难是可怕的,它带来了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消逝。我们无法逃避灾难,但我们却能战胜它,从唐山大地震,到九八年百年不遇洪水,再到震撼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我们总是在灾难中,变得更加强大。灾难使我们的民族、国家,变得更加坚强,变得更加从容,变得更加理性,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团结。强大的凝聚力产生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力,使我们有了足够战胜一切的底蕴,有了创造一切的力量。我们相信,经过了灾难检验的中华民族,必定更加团结,经过灾难洗礼的国家,必定理解更加强大。

灾难是一场突如奇来的创伤,灾难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灾难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它把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锻造得如铁似钢。多难兴邦,当新的灾难再度降临,请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灾区一定会度过难关,灾区人民也必将迎来新的明天。在此刻,当抢救生命作为最重大的使命时,请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担当与使命,与灾区人民共呼吸,共命运。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紧密,在灾难中凝聚和彰显我们的民族之魂。

“震视”农房2014-08-06 08:28

地震无情人有情,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从解放军和武警救灾部队到消防官兵,从医疗人员到志愿者,抢险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迅捷有序地向灾区集结,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命的血液。大灾当前,中国人绝不退却。

像历次灾难一样,鲁甸地震再度激发了守望相助的情怀。@新华视点在抗震救灾中发现了一些触动人心的场景:在震中龙头山镇的龙泉中学,地下水和自来水在地震后变得水质浑浊,有限的净水被优先供应给伤员,救援人员全用浑水泡面、做饭;地震突袭时,龙头山镇的杨建国侥幸逃生,但发现屋内有人被埋,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屋内,徒手刨出两人;两名怀孕7个月的孕妇被埋,她们手牵手,不断相互鼓励“不要害怕”,在废墟下坚持3个小时后被救出……震恸过后,守望相助,始终是支撑人们在灾难中挺立的正能量。

汇聚正能量抗震救灾,@新华视点感触于自救、他救的顽强,以多个画面展现救灾中的不懈精神:“震中乡镇干部群众积极自救,有人不顾自己受伤,用手刨出埋在废墟下的邻居。解放军、消防官兵等救援人员冒着大雨、滚石、滑坡、余震,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医疗队伍辗转突破被阻路段,让伤员救治有了新生力量。”

大灾当前,争分夺秒救人是第一位的,让受灾民众免受冻饿之苦是第一位的,防范各种次生灾害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如何防灾减灾,也为舆论所关注。

地震来临时,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房屋。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强弱,直接影响到灾害的严重程度。似乎是为了强化这一常识,@王石以一个房地产企业家的身份,倡议政府未来应多建减震房:“工业发达的日本社会,减震建筑已经很成熟,救援系统也很完善。相比之下,中国地震多发的地区大多处于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筑减震能力有限。关注民生,建筑的减震功能必须重视。”

不同于@王石的远观,央视主持人@李小萌着眼于当下,认为农村房屋质量亟须进行统一检查,“如果有相关制度出台,对农村自建房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并采取统一加固措施,这次昭通灾情会乐观一些。”

不仅仅是脆弱的房屋需要“加固”,当前的地震预警系统也应全面升级。作为提示灾难的第一道警钟,争分夺秒就是争取生命的时间。基于此,@新京报评论呼吁“推广地震预警系统已不能再等”。当务之急,“国家层面需要尽快制定地震预警系统发展规划,不仅在法律上确定地震预警的地位,也明确预警建设维护的资金保障机制,以及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地震预警的权责。”

减震房屋建设和地震预警系统构建都是长久之计,对于这次鲁甸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有人提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解决方案。@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鲁甸地区的地震数据后,发现“震区2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曾有过5级以上地震记录44次。而震区依然存在人口密集(265人/平方千米)、房屋抗震性能差等问题。”基于此,媒体人@曹景行建议重新思考灾区重建模式,他认为,应根据灾后实际状况,大幅降低灾区人口密度,特别是帮助本来已外出打工的灾区民众把家搬出去,胜过原地重建。

将灾民搬迁,用腾讯网@今日话题编辑王杨的话来说,就是“灾害移民”。选择移民而非重建,这位评论编辑举出两点理由:一是鲁甸地区旱灾、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长年不断;二是水电、矿产等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让自然环境更脆弱。因此,比起耗费巨大的重建工程,“对于震中龙头山镇等不宜居地区,搬迁是恰当的选择”。

灾难当前众志成城,防灾减灾建言献策,一项项落到实处,下一次不可抗天灾来临时,才能将伤害、损失减到最小。

【从汶川到鲁甸,可以丈量的是它们之间的物理距离,不可丈量的是中国六年间的成长和飞跃。】

云南地震之后,全国都进入了“鲁甸时间”。数百人员伤亡的噩耗传来,争分夺秒抢险救人,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变成了全国上下的共同意志,更化作了灾区前线各路人员的火速行动。一场与生死竞速、与困难抗争的考题,猝不及防地摆到了全国人民面前。

这是一道必答的考题,更是一道只有“胜利”这一个选项的单选题。面对这一考题,交出一份什么质量的答卷,不仅是对党的宗旨意识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全国人民意志品质的极大考验。

多难励志。从六年前的四川汶川地震、四年前的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年前的四川芦山地震,再到今天的云南鲁甸地震,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抢险救灾,无不见证着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灾害风险的顽强与坚韧。

灾难是对应急救援组织指挥的考验。每一次灾难发生,都是一道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的紧急命令。在这道命令面前,党中央果断提出明确要求;当地武警官兵火速抵达第一现场;各地救援力量随后紧急驰援,中央领导同志迅速赶到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继而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共伸援手,共克时艰。这样的组织指挥所形成的宏大场景,成为令西方社会刮目相看并大为叹服的“中国优势”。

灾难也是对民族精神的考验。平时,很多人谈到中国以及民族精神,常会无奈地摇头,认为“中国人民一盘散沙”,甚至认为一些人具有“自私的劣根性”。然而,当灾难来临,无论妇女、儿童、老人,还是白领、蓝领、金领,都能以灾情为“领”,捐款、捐物,献血、献爱心,每一个故事讲来都无不令人动容。中华民族的精神,其实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平时流得弯弯曲曲、不急不快,但总会在地震这样重大灾害的逼仄时空中,焕发出一路浩荡、势不可挡的夺人气势,让人一见其平时不轻易为人所见的真实面目。

灾难也是对公民意识的考验。在汶川地震的救灾一线,人们看到了忙碌的唐山人;在随后的芦山地震等重大灾情的救灾现场,人们更看到了来自四川汶川地震等灾区的受灾群众,他们有的甚至架着双拐、戴着假肢,却活跃在灾民身边。而更多的志愿者,不仅出现在救灾现场,更是常年工作在灾后重建的工地、厂房、矿区、医院。“服务社会、回馈人民”的理念之花,在灾难的浇灌之下肆意开放。无数国民从现实社会的四面八方,以及互联网无处不在的虚拟世界,给灾区人民“加油”,给每一个救援灾区的人“点赞”。古老的中国,在灾害肆虐的特殊时刻,激发出更加强大的凝聚力与行动力。

从汶川到鲁甸,可以丈量的是它们之间的物理距离,不可丈量的是中国六年间的成长和飞跃。面对灾难,六年之前,我们不少人显得困惑、无助,今天,我们更多的人显得冷静、理性;六年前,我们不少人陷于伤痛、沉湎,今天,我们更多人选择了坚强、抗争;面对灾情救援,六年前,我们不少人都显出无知、盲从,今天,我们更多人选择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进而生发出对抗震救灾过程中各个人群的敬仰和尊重。

伏尔泰说:“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几天来,从鲁甸救灾现场传来的丰富故事表明,在困难的磨砺当中,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顽强意志,正显得更加坚毅,深藏于社会群众当中的创造力量,正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变化,来源于正在全国劲吹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与感染,来源于党风、政风、民风的相互影响。有了这种铺垫,答好鲁甸地震这道考题,全社会都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当今中国,公众的权利意识全方位觉醒,“慈善权利”正是其中引人注目的重要内容。政府管理者、社会组织、慈善参与者三方都需要积极维护这一权利。】

云南鲁甸地震伤亡惨重,又适逢郭美美“被解密”,让慈善捐赠等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正因此,4日晚民政部网站每逢大灾就会例行发布的公告,引来舆论的格外关注。

在救灾司发布的这份《关于云南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活动的公告》中,除了非专业救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暂时不要自行前往灾区的建议外,更多还是捐款捐物渠道、使用、公开、统计等方面的内容。虽然规定得比较原则,但对于抗震救灾的捐赠活动,这无疑是一份管理者层面的“顶层设计”。

应该说,在持续酝酿、不断扩散的“慈善危机”中,相关管理机构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不过,换个角度看,压力也是做好工作的动力。相比去年4月的芦山地震,这份公告中新增的一些内容,正体现出压力下的改进。比如,除了要求定期公布“详细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外,此次公告增加了“社会组织应主动向捐赠人反馈信息,并及时答复捐赠人的查询”一条。这样的规定,对于慈善组织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应该算是个有意且有益的提醒。

“解密郭美美”把红十字会在关键时刻再次推上了舆论浪尖,发再多声明,也似乎难以“洗白”。这其中既有固执的成见、广泛的误解、无端的猜疑,更包含对红十字会做好慈善工作的热望。不能不承认,有着“体制内”标签的红十字会,仍然是当前中国公益慈善中不可替代的主要力量。在微博后跟帖评论,输入一个简单粗暴的“滚”字,可能不要1秒钟。但要重建无数个“滚”字所破坏的慈善力量,却需要巨大的成本和漫长的过程。这样的“时间差”,在以“天”甚至以“小时”计算的救灾中,会显得格外刺目。

有信任,才有大众慈善,这是一个基本的因果关系。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爱心被抛掷沟渠甚至遭人饕餮,慈善的基本诉求就是如此简单。放在鲁甸地震的捐赠活动中,钱花在哪、怎么花,都得让人知道。在舆论的不信任声浪中,社会组织的管理部门、公益慈善的指导部门有责任站出来,以更科学的顶层设计给爱心打气、为信任撑腰。

当今中国,公众的权利意识全方位觉醒,“慈善权利”正是其中引人注目的重要内容。

政府管理者、社会组织、慈善参与者三方都需要积极维护这一权利。对于政府机构,须以强力监管对慈善组织进行制度性引导,重建社会信任;对于慈善机构,也要摒弃与舆论较劲的心态,从反思自身行为出发主动与社会沟通;对社会公众,与其以怀疑的态度来表达对慈善的关注,不如用建设的心态来促成慈善的改进:既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又主动参与对善款的监督。三方合力,才有中国慈善的未来。

鲁甸的抗震救灾,还处于抢险救援阶段。未来,重建家园、脱贫致富,都将更为任重道远,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爱心汇流。惟愿各方都能抓住契机,共同努力,重新构筑起传递爱心的慈善链条。

本报特约评论员 舒天烈

【我们对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对灾后重建的难度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公共财政和社会力量要加大支持援助力度,同时要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截至昨天,云南鲁甸地震遇难人数已上升至410人,其中昭通市398人死亡、1927人受伤,曲靖市会泽县12人死亡。抗震救灾,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只要有一丝生机,就绝不会放弃营救。来自成都军区、北京军区、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的近万名官兵,5日已全部到达灾区的3个重灾县13个重灾乡镇。从驰援的官员到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再到参与施救的无名英雄,所有人都怀有最朴素的愿望,让更多被困者看到生命的希望。

抗震救灾注定是一项异常艰辛的工程。由于灾区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易发,为救援增加了巨大难度。更何况,余震不断,巨石伴随着碎石不断从两侧高山滚落,险象环生,令人防不胜防。眼下需要加强专业搜救力量和医疗力量,也需要抓紧打通道路生命线以及调集专业力量加强灾区防疫等等。李克强总理表示,地震伤员住院救治费用,政府会全部承担,一定会让每个伤员得到精心救治。一以贯之的制度设计,再次在关键时刻彰显了公权力的温情。

据悉,铁路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保障救灾物资以最快速度运往灾区,南宁、武汉、郑州、上海、成都铁路局都组织了救灾专列。除此之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云南红十字会及全国红十字系统迅速行动,向灾区调拨了帐篷、棉被、凉席、毛毯、大米,接受社会捐款款物数以千万计。每一分钱,都是善意;每一件物品,都是情怀。国难面前,国人紧紧在一起,这是人性的生长,亦是文明的素养。

力量在聚集,救援在继续。如何以最快速度、最有效手段抵达震中,如何妥善安置一百多万受灾群众,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难题。这次地震共殃及4个地方,分别是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据统计,全国共有约600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云南省有70多个,此次地震灾区所在四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这在所辖国家级贫困县为全国最多的云南省,看似偶然而实非偶然。

也许正因为赤贫,这次震区房屋抗震性普遍较差,是导致死伤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报道,一幢独立两层土砖结构房,在这次地震中受灾最严重,事发时,房子里有外来务工人员近40名,无一生还。毋庸回避的是,当地太贫穷,土坯房和石头房子较多,一旦发生地震,后果不堪设想。一定程度上说,这次抗震救灾,我们感受到了国人的众志成城,看到了中央的快速行动,也“意外”发现当地居然如此之穷,生存状态居然如此之差,受灾群众命运居然如此悲苦。

犹记得2012年9月7日,国家级贫困县云南昭通彝良县发生地震,震灾同样暴露出当地的贫穷、闭塞和落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云南指导抗震救灾时,多次指出当地“条件十分恶劣”的现状,表示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难度不可低估”。此非虚言。调查显示,彝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脆弱,道路等级不高,路况差,标准低。与彝良县相比,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会泽县的状况并不明显占优,我们对此次震灾造成的损害要有足够的估计,对抗震救灾面临的困难要有充分的准备。

眼下救人要紧,接下来的灾后安置也不轻松,要通过持续有效的脱贫工作,改变当地贫困人口的生活面貌,更非易事。我们对此次抗震救灾工作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对灾后重建的难度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公共财政和社会力量要加大支持援助力度,同时要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经济水平上去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贫困地区防震抗震能力才能水涨船高。

本报特约评论员

【“事后”的救援毕竟只是应对灾害的一个环节,要真正实现对自然灾害的未雨绸缪,日常防范必不可少。】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突发6.5级地震,造成当地数百人遇难和上千人受伤。地震发生之后,震中地区又发生特大暴雨、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导致道路和通信中断,给开展救援工作带来巨大困难。有媒体指出,震中的房屋多为泥土房和砖瓦房,在地震时损毁严重。震源浅、人口密集、房屋抗震性差等因素叠加,是这次地震震级小、伤亡大的主要原因。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各方迅即投入救援的行动令人印象深刻。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迅速作出指示,李克强总理亲自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云南第一时间发动7000余人参与救援,驻云南的解放军、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克服重重险阻挺进震中,通往震中的便道公路在4日凌晨即告抢通;民政等部门迅速调拨救灾物资;在全国各地,人们密切关注救援进展,纷纷为灾区民众捐款祈福。强有力的指挥协调和快速行动,确保了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地震灾害对灾区民众生命财产的侵害。

自然灾害的破坏性,不仅表现为巨大的物质摧毁力,更在于其难以预测。在自然灾害中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经历过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害,我国已经在灾害应急救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快速反应和高效应对的灾害处理能力。可以说,这些经验的积累和运用,已经在本次地震救援中很好地展现出来。但也应当看到,“事后”的救援毕竟只是应对灾害的一个环节,要真正实现对自然灾害的未雨绸缪,日常的防范也必不可少。唯有“事后”的救援和“事前”的预防双管齐下,才能在灾害面前确保无虞。

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高发的国家,而近年来多发自然灾害的区域大多地处偏远,存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灾害防范机制,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此,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部分发达地区,普遍把加强集镇规划、提升建筑物抗震性作为预防灾害的重点,比如,北京市就要求所有民用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这实际上给建筑物划下了安全保障的“硬杠杠”,这样的经验需要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普及。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之中。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使得这些地区的群众有了强烈的愿望和一定的经济实力改善居住条件,这实际上是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良好契机。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当中,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力度,同时地震、规划等部门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建筑设计和改造之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唯其如此,才能实现抗灾能力的“提档升级”,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抢救地震中的生命,从来不是少数人的战斗。虽然缺乏专业救援常识的人不便去灾区施救,但也是体现救人执行力方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据报道,截至目前,云南鲁甸6.5级地震遇难人数增至398人。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抵达灾区指挥救灾(8月4日新华网)。

经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考验之后,在云南鲁甸我们又一次面临一场自然灾害的考验。考验从小处说,涉及很多细节;从大处说,就是救人、预防次生灾害和灾后重建。显然,当务之急就是救人。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已经明确指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所以,这场地震首先考验的就是有关各方的救人执行力。

据悉,“黄金72小时”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只有在黄金救援期尽到最大的努力,才能把伤亡人数降到最低。目前,无论是部队官兵还是专业救援队或是其他救援人员,要么已经参与救人,要么正赶往救人的路上,而灾区民众也展开了自救。这种非常积极的救人态度,值得肯定。

尽管各方救援人员很积极,但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比如,生命通道是否畅通,伤员能否及时运送出去,伤员能否得到及时救治等。从相关报道看,让人揪心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受地震、暴雨等因素影响,部分伤员无法及时运送出灾区;昭通血站也出现告急……这都给救人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救人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无疑对我们的救人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统一指挥科学部署,集中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才能有效迎接各种挑战。比方说,地面的生命通道不畅通,我们既要千方百计去打通,也要通过空中等救援方式及时救人。血站告急,既需要从其他地方紧急调运血液,也需要更多人主动献血。

显然,抢救地震中的生命,从来不是少数人的战斗。虽然缺乏专业救援常识的人不便去灾区施救,但也是体现救人执行力方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献血时献血,该捐助的捐助,该对灾区民众和救援人员给予精神鼓励的也要有积极行动。换言之,这场地震也是对所有人心理、行动的一次大考。

有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明确指示,有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抵达灾区“督战”救人,有各方救援力量的积极投入,也有大家的鼓励,相信我们能够执行好救人这一使命。再加上过去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救人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助于抢救更多生命。

让人异常欣慰的是,记者从救援现场医护人员获悉,大部分伤员已转移至安全地方,只剩少部分伤员在地震震中并将被很快运送出去。这也说明我们的救人工作执行力非常强。尽管如此,有关各方仍要加快进度,尤其是不能忽略灾区的边边角角,因为每个角落都有可能存在生命。

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房屋倒塌严重,其中以农村民房受损最大。不仅土坯房大量倒塌,从画面上看,一些新盖不久,原本外形应当不错的农村民房也倒了不少。地震造成如此大面积的房屋倒塌和截至4日近400人死亡、1800多人受伤,这不能不让人多生出一份痛心:我们农村民房的抗震能力的确太差了。

云南是地震多发地带,这里的民房应当盖得结实些,充分考虑地震的破坏性,但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这一点显然没有做到。有学者指出,在云贵川地区,仍有不少处在地震带上的村庄和小镇,那里的人们盖房只能顾眼前之需,无力对居住安全做投入。从一定意义上说,那里有些地方盖住房对地震是“不设防”的。

早在2005年底由当时的建设部通过了《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提出各地县级以上政府对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抗震设防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但这个规定看来对农村地区建房的实际影响不大。

鲁甸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样的地方让农民的自住房具备抗震功能,最好由政府推动。政府需要投入力量和资金,在地震没有来的时候就把工作铺开。这项工作分散而细致,操作过程中农民很可能会有一些顾虑,因而对政府是个考验。

多地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固现有民房、强化新建民房的抗震功能应当占有一定比例。各地看得见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一定的超前性,支持这部分超前的资金可以辟出一些用到农村地区。此外农村自建房坚固了,新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就会减少,救灾的资金投入将不再需要那么多,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抗震工作的一部分转移成防震的良性循环。

中国的应急能力越来越强,从长远看,让紧急情况提前得到一些化解应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抗击灾害依靠社会的爆发力,预防灾害则更多依靠各种制度杠杆,考验的是社会的日常工作水平和状态,因而难度更高。

防震关系群众的生命安全,绝对处于人们核心利益的范畴,撬动云贵川等地农民的这一积极性应不会有很大障碍。关键还在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下决心,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在大地震带上再也不能盖表面光鲜、实则像积木一样不牢靠的住房了。国家已经制定了农村自建房的最低抗震标准,要按照标准设计和施工。特困户缺钱的,政府应予补贴。在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6000美元以上的时候,应当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在全国强制这样“一刀切”的宏观条件。

中国建筑的抗震无疑有很多历史欠账,这些账要抓紧时间补上,同时决不能再欠新账。每次大地一晃,都是对中国现代化水平的一次检验。它考验基础设施的坚固程度,考验我们的赈灾机制,也包括我们迅速反思和做出关键性补救的能力。

地震来了,救人第一重要。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是人们最愿意认真思考建筑安全的时候。中国要把每一次地震都当成促进各地农村和乡镇建筑安全的契机。经过一段时间,中国的建筑安全水平就应有一次大的提升。

愿村镇房屋安全在下一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占一席显著的位置。它虽然琐细,但如果开展得好,这项工作终将作为大功大德载入人心,也将载入史册。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3日发生6.5级地震,全国民众都心系灾区。以往每次大震之后,都会有大批志愿者赶往灾区参与救援活动,这本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带来严重交通堵塞等麻烦。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在志愿者活动有较长历史的日本,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全国约有130万名志愿者参加救灾活动,这一年被称为日本“志愿者元年”(类似于中国的2008年)。从那一年起,志愿者活动不再是一部分人的特殊活动,而成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的活动。

日本的志愿者活动,也曾出现过很多问题。比如,给灾民的饮用水、食品等被志愿者使用,导致灾区物资不足。阪神大地震时,约70%志愿者是新手,他们不但与灾民出现感情摩擦,彼此还经常闹分歧,因此一度出现“志愿者添麻烦论”。

为促进对志愿者规范管理,1995年7月,一些日本企业界、媒体界、教育界人士以及前政府官员,建立了“灾害救援志愿者推进委员会”,为希望参加救灾的志愿者举办各种讲座,培养志愿者带头人。同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将1月17日定为“防灾与志愿者日”。随后,日本政府修改《灾害对策基本法》,明确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努力建设有利于志愿者开展救灾活动的环境。1998年12月,日本又制定《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使松散的志愿者团体实现了组织化。

1997年1月,俄罗斯油轮“纳霍德卡”号在日本隐岐岛近海沉没,共有27万余名志愿者参与救灾,为促进有效作业,日本建立了“灾害志愿者中心”;2004年10月,日本京都府在遭受台风袭击后,决定采取政府和民间合作的方式,成立常设的灾害志愿者中心。此后,佐贺县、千叶县等地方政府都成立了此类中心,具有志愿者基地性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对市民进行防灾教育训练和防灾启蒙。

在日本,灾难发生后,所有志愿者先到灾害志愿者中心报到,听候调遣,决不允许擅自行动。志愿者向灾害志愿者中心提出申请后,先了解灾区状况,准备必要物品,并加入志愿者保险。灾害志愿者中心还会准备必要的地图和工具,借给志愿者,有时还为志愿者提供在灾区的住房和到达避难所的交通手段。而志愿者在结束志愿活动后,要将活动结果、了解到的情况等,报告给灾害志愿者中心。

目前,日本的灾害志愿者中心,包括行政和官方机构设置运营(公设公营)、志愿者和民间团体设置运营(民设民营)、行政机构和官方机构设置后交由志愿者和民间团体运营(公设民营)三种。不过,灾害发生时,行政权威依然非常重要,行政机构“灾害对策本部”会与灾害志愿者中心共享信息。而在最近,一些日本地方政府也开始向灾害志愿者中心派遣工作人员,负责运营联络。政府和民间团体彼此协调,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救灾和重建活动。

在日本,志愿者权利得到非常好保护。日本政府和民间都积极支持志愿者活动,国家公务员、公司职员享有带薪的“志愿者休假”。日本文部科学省2011年4月发出通知,要求学校为志愿者活动提供诸多方便,包括给志愿者活动学分,因志愿活动休学减免学费等。此外,日本的很多志愿者团体还为志愿者提供保险。

日本能够有条不紊地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正是得益于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破解“志愿者添麻烦论”,制度建设是根本。

视灾区的实际所需行动,科学指挥、高效调度、多元参与、有序施救,才能不断提高迎战灾害困难的能力和水平】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以后,全国人民都将焦灼的目光,投向了这个此前很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武警官兵、医疗救护等相关人员紧急赶赴现场,及时救出了不少被困人员,也将众多群众转移疏散到了安全的地方,但抗震救灾工作依旧繁重。灾难无情人有情,一些民间慈善组织、志愿者团体,已经开始积极参与救灾行动;我们身边有不少热心人士也收拾行囊,准备赶赴云南驰援灾区。

大难当前,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灾区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突显出了可贵的民族亲情和公民责任。不过,虽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迎战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无比珍贵,但全国一盘棋、让抗震救灾效率最大化,无疑更加急迫。

鲁甸灾区地处山区,地震后通往该县城的道路因为泥石流已经中断,重灾区离县城还有40公里。这一现实,既加大了人们抵达灾区现场施救的难度,也限制了前往灾区救援的力量的承载能力。全国各地的群众都在关注灾区情况,不少QQ群、微信圈也“急切”地流传着救援进展,这种感同身受的同胞亲情值得称道,但“前往现场参与救灾”等呼吁和倡议,却很有必要“视需而动”,听从救灾一线的统一调度。

在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里,对灾区来说什么最重要?想必很多人都会赞同的答案是——让专业的救援力量便利、高效地工作,全力搜救失踪被困群众最为重要;将受灾群众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安顿他们有衣穿、有饭吃、有水喝最重要;保证灾区道路畅通,为伤员救助和转运提供顺畅的生命通道最重要。

抗震救灾,终究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果大家无视前方需要,零散地贸然前往灾区救灾,很可能帮不上忙,反而形成事实上的“添乱”。我们仍然清晰地记得,在去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社会救援力量蜂拥而至,结果不但被阻隔在灾区数十公里之外无法进入灾区救灾,还堵塞了有限的救援通道。最新消息显示,震区道路损毁严重,通行能力很差。面对身处灾情当中急待救助的同胞,我们需要血浓于水、掏心窝子的真诚,但清醒与智慧无疑更显弥足珍贵。

其实,在近几年发生大灾后,很多专业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在呼吁民众理性地关注灾区、帮助灾民。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些启蒙,我们注意到,此次鲁甸地震之后,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关注、传递信心、捐款捐物、转发实时所需物资信息的人明显多了;有不少人都在呼吁,即使要前往灾区,也最好具备救灾经验,并与相关组织密切联系。可见,即便我们不在现场,只要我们行动起来,真正考虑灾区群众的实际所需,也能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抗震救灾贡献我们宝贵的力量。

鲁甸地震的抗震救灾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抗震救灾和往后的灾后重建任务,会更加繁重。这其中,既有基础设施和房屋的恢复建设,以及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也有受灾群众的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等。帮助受灾群众树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坚强生活下去的信念,重新挺起生活的脊梁,需要我们每一位同胞去多搭一把手、多出一把力,还有极大的施展空间。

当然,有关部门也应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组织协调能力,提供平台,加强调度,让热心、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志愿者能使上劲。以受灾同胞的需要为准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才能帮助他们早日战胜困难、克服伤痛,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国是灾害频仍的国家,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每一次肩并肩的战斗,都换来了更加紧密的凝聚力、更加强大的向心力。面对一些我们无法规避的灾害困难,只有急受灾同胞实际所急,视灾区的实际所需行动,科学指挥、高效调度、多元参与、有序施救,才能不断提高迎战灾害困难的能力和水平,让救灾更有成效。

争分夺秒 科学救灾2014-08-05 09:18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黄金救援时间所剩不多,抢救生命的形势愈发紧迫。在地震灾难救援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存或死亡。仔细查看每一座废墟下面的生命特征、仔细寻找每一丝可能的生命印迹,救援力量正在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地震发生后,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立即指示,要求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李克强总理4日赶赴灾区。有关部门和地方紧急行动,驰往震区救援;铁路民航开辟绿色通道,保证救灾道路通畅;各级医疗救援队迅速投入鲁甸地震灾区工作。各方救援力量都在竭尽全力与死神赛跑,快些、再快些。

我们要向灾区最可爱的人致敬。穿绿军装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穿橙色救援服的救援队和消防官兵、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自汶川地震起就给群众带来希望的“震区三色”继续温暖着人们。这些最可爱的人和衣而睡,露天而眠,用浑浊的水泡面做饭,用自己的双手挖掘废墟,永远冲锋在最前面,只为千方百计抢救被掩埋和受伤的生命。

根据天气预报,最近几天震区仍连续有雨;震区地势陡峭,仍有堰塞湖、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危险。救援工作既要快速有力,又要科学有序,应重点防止次生灾害,对;堰塞湖等安全隐患逐一排查,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在自然灾害面前,给专业救援队伍让开生命通道尤其重要。为了将抢通不久的灾区道路让给转运伤员的救护车,大量救灾人员或背负或肩扛,或用小车推运救援工具和物资,徒步进入灾区。这种为生命让路的理性同样值得赞扬。

我们有应对大灾难的经验,有众志成城的精神。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争分夺秒,科学救援,我们有信心战胜这场灾难。

(新华社记者 李建平、张宸)

今日社评

【尊重生命不是轻飘飘的口号,体现在严格的制度安排上,体现在落地生根的执行中。尊重生命,是国家存在的价值底线,也是对文明底线的坚决捍卫。只有尊重生命,不断捍卫公民的各项权利,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的安全,公民才有尊严,有底气,有安全感。】

截至8月4日14时,云南昭通地震造成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398人死亡,1801人受伤。令人黯然的是,伤亡人数也许还将上升,而且震区地势复杂,泥石流、塌方、下雨交集,部分道路堵塞,给救援带来极大难度。(相关报道见8月5日《北京青年报》)

难度再大,也挡不住救援的决心;路途再险,也摧毁不了生命重于一切的信念。地震发生后,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抢救被掩埋和受伤人员,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昨天下午,李克强总理徒步进入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在前线指挥部,李克强总理一行全体起立向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

为地震遇难者默哀已形成制度安排,如2008年5月19日,汶川地震的“头七”,神州大地,一片哀戚,国旗随着国人的泪水缓缓垂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默哀。而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地震现场为遇难者默哀,此前尚不多见,这同样体现了对生命最直接的尊重。谁也不希望看到公民遇难,无论因为天灾还是人祸,但是遇难之后,政府的反应,国家的仪式,恰可测量出公民的分量。一次又一次的哀悼,绝不只是单纯的仪式那么简单,这是重新梳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尊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某一载体体现出来的,人们常说“行礼如仪”,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

尊重生命,体现在仪式中,更体现在不惜一切代价救人上。从地震发生到现在,仍处于震后救人的黄金72小时之内,争分夺秒,不遗余力,才能使更多的灾民逃离险境,使被埋在废墟中的生命看到希望。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需要抓住灾后黄金救援时间提高效率,比如争取在48小时内挨村进户,抓住一切可能把伤亡减少到最低,发挥地方干部、人民警察、军队的协同配合作用,不到最后时刻绝不轻言放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还体现在黄金救援时间过后仍全力以赴,并不是72小时一过就立马撤退,放弃施救。从以往的救援经验看,过了72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仍能抢救出更多的生命。从中央到地方,从救援队伍到志愿者,从没有因时间流逝而放弃努力。

尊重生命,还体现在日常的制度安排。这次地震只有6.5级,震级不算大,为何伤亡人数如此多?权威分析认为,这次地震震级较大,是云南省2000年来第一次6.5级以上地震;震源较浅;灾区人口密集,达265人每平方千米;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如果抛开客观原因,房屋抗震性应当就是不能原谅的主观因素了。当地也许经济并不发达,影响到房屋抗震性,问题是为何一些学校也不幸坍塌?

2009年5月1日,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学校等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所谓“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人们常常呼吁,必须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这方面我们可借鉴日本。日本是多地震国家,但较大地震造成的伤害有时也不很严重,主要原因就是建筑质量过硬,房屋抗震性强。

尊重生命不是轻飘飘的口号,体现在严格的制度安排上,体现在落地生根的执行中。尊重生命,是国家存在的价值底线,也是对文明底线的坚决捍卫。只有尊重生命,不断捍卫公民的各项权利,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的安全,公民才有尊严,有底气,有安全感。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国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也锤炼了苦难中的中国公民。在歌与哭中,在保障公民安全的制度安排中,公民的人格是挺立的,国家才是有温度的,社会才是有生命力的。

【面对严重的灾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需要讲精神、讲奉献,更需要讲科学。对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尊重救援的科学性,需要的是“帮忙而不添乱”。】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在当前的云南鲁甸,这可能是所有事情都要为之让路的第一原则了。因为救援的黄金72小时,每一分钟都有着生命的重量。

面对严重的灾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需要讲精神、讲奉献,更需要讲科学。相信专业的力量,才能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从解放军官兵、专业救援队、医疗、电力、通讯等救援力量迅速结集,到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摸底灾情,再到对进入震区的车辆实施交通管制,这样的步骤,本身就需要有统筹有协调有配合,就需要从容精确的科学精神。

更何况,鲁甸的抗震救灾,条件还尤其艰苦。道路不通畅再加上瓢泼大雨,很容易形成进不去、出不来的孤岛。昭通方面总结救援工作的四个困难,从伤员转运、道路抢通到物资缺乏,三个都与通道的畅通有关。就在近一个月前的7月7日,鲁甸还发生了多起山洪泥石流。从这一细节,也可见当地交通状况之恶劣。如果救灾指挥混乱、车辆大量涌入,很可能造成生命通道的阻塞。

对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尊重救援的科学性,需要的是“帮忙而不添乱”。涌动的爱心值得欣赏,让人感动。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刚刚震后的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就是抢救生命,这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技能。相比社会志愿者能发挥作用的物资救助、心理救助,这在当前是优先级别最高的事。社会人士贸然前往灾区,很难保证不是“好心办了坏事”。在芦山、玉树等抗震救灾中,都曾出现过缺乏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反倒成为被救援对象的情况。

而对于政府部门、救援机构,尊重救援的科学性,需要的则是整合资源、调配力量,让更多专业救援人员及时抵达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先搜哪儿、如何施救,哪里有盲区、哪里更严重……科学的判断、合理的谋划,对有序高效救援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的救援制度还是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为主,一定要发挥好这一制度能高效统筹的优势。

很多专业的救灾内容,可能不是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用搜索就能想象的,还需要灾区及时的信息反馈。比如,有参与直升机救援的专业人士称,灾区的水电站和高压电线等,在救灾时容易阻碍到飞机飞行,如何与电网协调提供准确信息?精确空投能有效缓解灾情,但救灾物品空投包里装些什么更合理,也需要有关专家及时商定。“用智慧挽救生命”,也体现在这些细节的考量上。

未来几天,震区还有大雨,可能还会发生余震。救人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问题,考验着中国政府和民众挽救生命的智慧和决心。

?? 赶往云南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的路上,中国青年报记者遇上了着急回家的村民蒋仕全。蒋仕全带着女儿和女婿在外地打工,得知妻子被埋在自家房屋底下后,就急不可待地往家奔。高速路堵车,便徒步走,终于赶到家时,妻子却没有了生命迹象,家也被毁了。

抗震救灾前线指挥现场,徒步进入龙头山镇的李克强总理一行全体起立,向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初步统计,截至8月4日14时,地震已造成398人死亡,3人失踪,108.84万人受灾。

灾难的突如其来,生命的突然逝去,让人揪心与悲痛。不断更新的震区的消息和照片,向人们传递着灾情:瘫痪的交通、倒塌的房屋,失去亲人的伤痛,寻找亲人的焦灼,救灾的急迫,还有废墟中的坚持和抗争。

经历了汶川、芦山等大地震之后,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各方,对突发灾难的处置能力已明显加强。此次灾难发生后,中央财政紧急下拨6亿元抗震救灾资金;武警部队官兵紧急驰援地震灾区;中国红十字会等迅速调拨救灾物资;民间慈善组织和志愿者们,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捐款、救援等活动。不管是消防、武警、医疗等专业团队的紧急救援,还是民政部门、慈善机构、志愿者的应急启动,都快速而有序,各方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在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里,展开废墟上的生命赛跑。

在这些救灾“大记事”的背后,在悲情、脆弱和无奈的背后,是更为执著的顽强不屈,是一个个拯救生命的感人故事。

挖掘机的轰鸣中,被埋19个小时的22岁男子杨国云获救;因为不能采取机械作业,消防官兵徒手刨挖,将一名男孩从废墟中救出;一对夫妻,用锄头刨出了埋在倒塌的房屋下的4个孩子……

昆明南屏街闹市的采血点上,竖起了为地震献血的牌子。从成都到昆明旅游的梁爽和李坤,专程赶来献血,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灾区民众”。暑期放假回乡的大学生锁才元和同学们一起往山里搬运救灾物资,他们坚持着,“不能停,停下来就更难走了!”

此刻,人们为鲁甸揪心、悲伤、祈福和行动。这个偏远的云南山区小县,因遭遇巨大灾难而引人注目。若非地震,恐怕很多人不会知道鲁甸、巧家、会泽。中国地震局指出,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浅等原因,导致鲁甸地震震级虽低但伤亡惨重。像中国很多穷乡僻壤一样,这里生态环境恶劣却又人口稠密,建筑质量不高;这里的青壮年大都去外地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一旦灾难降临,这些贫穷地区留守家园的老弱妇孺最无助、最脆弱,因而最需要外来的帮助。

抗震救灾工作正在展开,当灾情逐渐得到救助之后,鲁甸或许将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希望灾后的家园,能够很快得到重建;希望援助之手,能扶持受灾者早日摆脱伤痛。同时,更希望鲁甸这样的贫困地区,在太平的日子里也能更多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它们是中国目前的短板和软肋,也是中国转型发展的潜力所在。

突如其来的灾难,总是让人猝不及防。8月3日下午,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的6.5级地震,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民政部网站4日发布消息称,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4日14时初步统计,云南鲁甸县6.5级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398人遇难。(新华网8月4日)

仍然处于“黄金救援72小时”。“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在这个时候,主要是“看前面的”,能不能让救援力量覆盖每一个受灾村庄,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对垮塌房屋、滑坡塌方进行排查,确保失踪人员一个不漏,受伤群众及时送医,显得至关重要。

这一刻,前方忙碌,后方也没闲着。每一次民族遇到大的灾难,都会迎来一次爱心的集中迸发,这一次也不例外。地震发生后,很多人一边在网上点上蜡烛祈福,一边思忖着自己能为灾区做些什么。甚至有人考虑,在捐款捐物之余,是不是应该立即赶往灾区参与救援。这种爱心在一个弥漫着消费主义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

所有对灾区的支援都值得肯定,但就当前而言,支援灾区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有媒体紧急呼吁:请一定要让出生命通道,最好不要驾车自行前往灾区救灾;请没有重要事情的司机不要前往灾区;没有基础避险知识的普通志愿者不要盲目进灾区……提醒十分必要,过去有过经验教训,这里体现的是“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谁都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既然灾难不可避免、已经发生,那就只能正视,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人类对灾难的认识,以及救援的能力,是通过一次次灾难形成的。事实已经证明,在救援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设备,很多时候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黄金救援72小时”内,专业团队的作用更加突出。在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应该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应该相信专业人能够做好专业事,避免“好心办错事”。

让专业人干专业事,不仅指专业救援团队,还包括一些专业公司。据称,针对云南鲁甸的地震灾情,百度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响应机制,除向地震灾区捐赠500万元以外,还借助百度平台优势,发动百度搜索、百度贴吧、百度钱包、百度地图等各项工作投入到支持抗震救灾工作。拿百度地图来说,目前正在紧急筹备上线灾区物资需求地图,以帮助人们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灾区情况,参与救援。这就是一种专业的力量,也给一些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员支援灾区,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在“黄金救援72小时”之后,仍然需要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在救援乃至灾区重建时,“个体的力量”特别是“外行的力量”,远远不及专业的力量和团队的力量。今天慈善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分散自发状态,走向了集中集约的新高度,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公益组织。其中有一些公益组织以其专业化,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证明了自身价值。“一对一”支援仍然可以有,但选择一个可信可靠的专业公益组织,发挥专业的力量和团队的力量,甚至更有必要。

支援需要爱心,但也不能仅靠爱心。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有利于更好地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