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一届海博会取得丰硕成果,共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达成意向成交额60.7亿元。
走过11年的海博会,国际色彩越来越浓重,而举办地石狮市也发展为当之无愧的服装城——拥有服装注册商标5000枚以上、中国驰名商标37枚,品牌总量跃居中国县级市第二位;去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256亿元,占工业产值的60%,对GDP的贡献率达65%以上。
石狮的发展,离不开泉州市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的优越体制环境。而泉州,当前正处于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总体布局,省委提出,要“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在这片创业氛围向来炽热的土地上,创新意识正引领新一轮的创业热潮。
“腾笼换鸟”产业升级
3月中旬,总投资5.7亿美元的和谐光电LED项目开工。这是泉州近年来较大的引资项目,也是打造台商投资聚集区的重要一步。
记者了解到,加强泉台产业合作,积极承接台湾产业新一轮转移,吸引电子、造船、化工、精密机械等产业落户泉州,成为当前泉州产业升级的重头戏。去年,新批台商投资项目55个,投资总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8%。泉州船厂、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晶蓝半导体光电等重大台资项目相继签约,计划总投资29.4亿美元。
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泉州向来是其他地区招商引资的对象。民间资金充裕的泉州,为何还要大力度招商引资?
对此,泉州市领导表示,传统制造业发达的泉州,与多数先发展地区一样,产业升级形势紧迫,急需引进优质外来资本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着力打造台商投资聚集区,正是利用对台联系密切的优势,努力承接台湾高端产业的转移,从而带动泉州民营经济升级。
纺织鞋服、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是泉州五大传统产业,去年产值2160亿元,保持30%的增幅,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泉州市副市长廖小军说,目前泉州受到土地、水、电等资源能源约束日益凸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迫在眉睫,急需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逐步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
大手笔承接台湾相关产业的转移,是泉州强力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方面。目前,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制造和生物医药五大新兴产业在泉州已起步,“腾笼换鸟”效应正在显现。去年,五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46亿元。与传统产业的“满天星”模式不同,新兴产业正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带动的新模式。炼化一体化、中化重油、泉州船厂、泉州汽车制造基地等一批龙头型企业,以及从中裂变衍生出的下游产业,也为“腾笼换鸟”提供了机遇。
自主创新改造民企
玉米、竹炭可变成纺织纤维?在泉州海天轻纺有限公司,这项看似不可能的技术却被变成了现实。
海天轻纺员工不到2000人,规模在当地同行业中并不算大。但不同的是,这里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不仅与东华大学、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还与美国杜邦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发功能面料。公司副总经理程石康说,海天的核心业务是上游的面料开发、织造,作为龙头型企业,海天争取到了300亩工业工地建设海天工业园,未来将引进一批下游企业进驻,由海天提供原料、样式“定单生产”,从而实现产业链整合。
据统计,目前泉州有4400多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引导它们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泉州打造创业型城市的重要一环。
廖小军介绍说,对于在泉州经济中“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企业,泉州市近年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从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浔兴拉链,已牢牢确立了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行业位置。不俗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其持续成长的诀窍所在,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拉链行业的技术标准,攻克了全球领先的拉链技术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
像浔兴一样,泉州一批民营企业正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行业标准。目前,全市有一家企业参与制定一项产品的国际标准,84家企业参与制定45项产品的国家标准,63家企业参与制定41项产品的行业标准。
为鼓励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泉州市从用地、税收、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全市已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以上行业技术开发中心87个。同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相继建立50多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每个县(市),都有一个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平台。
体制创新释放活力
1996年,民营资金参与投资泉州刺桐大桥,成为国内首例民营BOT融资项目而被广泛关注。多年来,这种领风气之先的改革,在泉州频频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体制创新,使泉州的创业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和释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创业型城市,这一点依然重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离不开一个既不越位又不缺位的政府,体制创新永无止境。”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明说。
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将于今年10月在泉州举办。按通常做法,场馆建设是典型的政府投资工程,但泉州市却将造价7亿元的体育场馆工程交由民营企业来投资,企业运营30年后再交还政府。近年来,泉州市采取BOT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先后建成了宝洲、北峰、城东、东海等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使中心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6%以上。
2006年7月,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启动全新的行政审批模式。经过改革,投资建设的复杂项目审批从178个工作日缩短到37个工作日以内,一般项目审批从118个工作日缩短到25个工作日以内。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泉州的行政审批模式已走在全省前列。
“推进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也是推手。”廖小军说,政府助推创新,职能就要从审批转向服务,如开通绿色通道,放宽科技型企业注册资本限制,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优先购买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