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福建彭州心连心> 新闻聚焦 > 正文
直面灾难,中国收获启示
www.fjsen.com?2009-05-12 15:27?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应对灾难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人文关怀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灾后重建的第一主题 

  “新家肯定比地震前的家更好。”尽管眼下还住着板房,张碧英却已经开始憧憬她的家乡映秀镇重建后的样子。4月中旬,汶川地震震中映秀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信心来自于一个细小的回忆。 

  那是去年6月,中铁十六局的职工来给映秀搭建过渡板房。一天晚上,张碧英发现,几个已经累得没力气说话的援建者脱下手套,用手掌摸索板房边缘。一问才知道,他们怕建造过程中留下锋利边角,划伤住进来的受灾群众,每天干完活都要这么摸一遍。隐患排除了,他们自己的手却不断被划破。 

  张碧英十分感动,她说:“人家替我们考虑得这么细,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她相信,有这样的工作态度,映秀肯定能建成一个美好的地方。 

  以人为本,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历程中,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全国人民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人文关怀精神。三天“全国哀悼日”的设立,更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一年来,在灾后重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在规划、施工、监管的全过程。 

  2008年6月8日,震后第27天,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说,条例不论是制度设计还是规定的政策措施,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展开的:过渡性安置和村民住宅建设强调尊重人民意愿;活动板房的使用体现人性化;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体现人文关怀;现场清理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9月19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发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说,规划编制的第一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需要出发,把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前提,兼顾生活质量和生产发展,兼顾现实需要和长治久安,把灾区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巨大灾难带来伤痛,也催人警醒。风险防范理念全面渗入灾后重建的各个层面,“安全”成为第一要素。 

  在什邡,农民改变了祖辈遵循的随意建房方式,头一次拿着建筑专家提供的图纸盖房子。很多农房实行统规统建,有效提高了建筑规范性。广大农村地区以往长期不设防的局面可望得到根本改观。 

  在成都,300多所新建学校不仅抗震烈度比普通民房高1-2度,还被规划为关键时刻的避难所。学校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从更加宏观的层面看,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以一种特殊方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灾害防范和抵御能力的提高。 

  以人为本,还体现为全社会风险意识的增强。北川的老县城、绵竹的汉旺镇、青川的东河口,一片片触目惊心的废墟、一座座崩裂扭曲的山体被完整保留下来,以这种真实的灾难场景,作为防灾减灾教育的基地,警示后人。 

  在第一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前夕,《中国的减灾》白皮书将发布,旨在纪念汶川地震罹难者,并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的高度关注。 

  汶川大地震后实施的心理干预活动,是我国首次对受灾民众进行的大规模心理救援行为。众多心理专家留守灾区,帮助受灾百姓走出阴影,重塑希望、信心和勇气。 

  从这里,人们看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深度拓展。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