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只是普通的语文教师,而今,却成长为省作家协会会员。这,应该感谢《福建日报》。
与《福建日报》开始相伴,是在我读高三的时候。那年,我欲参加省中学生作文大赛,苦无灵感,心烦之下便去了学校阅览室。到那之后,我随手拿起叠在第一架的报纸,正是《福建日报》。起初,我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态度,不料,就在我想放下报纸时,《武夷山下》一篇歌颂父爱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紧读了一遍,发现它的内容正好与我要写的征文主题相似。于是,我仿着那篇散文写了《难忘父亲那一眼》,参加征文大赛,居然获得了高中组优秀奖。收到证书那天,我买了半公斤奶糖,每个同学发了一粒。
从那以后,我渐渐喜欢上了《福建日报》,即使在高三功课最紧的时候,也常到阅览室读它、品它。在它的滋润下,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尤其是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我也次次成为语文科代表的不二人选。
考上福建师大中文系以后,我更念念不忘《福建日报》,时常投稿。尽管投的稿大都如泥牛入海,但这并未影响我对它的情意,一如既往地拼命写、拼命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我写的“豆腐块”《别让孩子沉溺奥特曼》《这哪是小学生的毕业留言》等言论,渐渐在报纸上亮相。特别令人难忘的是,2004年10月7日,我的抒情散文《思乡琴弦又颤动》在《福建日报》发表,我教的高三学生将它剪了下来,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到讲台前高声朗读;后来,他们又强烈要求我请客,激动难抑的我分批带他们上了麦当劳,花去一个多月的工资。
学生们见我也有两下子,更敬佩我、喜欢我。我时常跟他们宣传、阅读《福建日报》,特别是《武夷山下》副刊栏目。在我的引导下,许多学生从那里获得了丰厚的养料,写作技巧越来越纯熟,不少同学参加学校或县市的作文比赛,屡屡获奖,我也因此多次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十几年来,在《福建日报》的长期熏陶下,我进步很大,频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许多文学作品相继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至今,我已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2007年5月,我的首部文学专著《土楼装饰了我的梦》出版;一年后,另一部人物传记杀青付梓……随着出书及发稿数量的增多,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由永定县作协会员、闽西作协会员,成为省作协会员。
一路相随走来,我发觉我的成长,《福建日报》功不可没。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福建日报》,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相信,有《福建日报》一如既往的孕育、滋养,不久的将来,我一定可以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在此,我要诚挚地说一声:感谢您,《福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