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读者节> 我与福建日报 > 正文
叶双瑜:感受良师益友
www.fjsen.com?2009-07-06 11:05? ?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快速阅览《福建日报》。不知不觉间,这一习惯保持了几十年。有时出差外地,最不习惯的不是食宿,而是无法看到当天的《福建日报》。友人笑称,这是另一种“水土不服”。

早年还在闽西山区的时候,劳作之余常写一些稿子,县广播站多有采用。但寄给《福建日报》的稿子,总是被退回。退稿函写道:你的稿件收到,感谢你,因最近稿件较多,未能采用,希望你继续努力,积极来稿。有时还有具体指导意见。虽然稿子被退,但报社真诚的鼓励,让人不肯放弃。一次,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变化的通讯,居然在《福建日报》刊登出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不久又收到报社寄赠的一本采访本。这事成了我所在的千把人口生产大队的一件新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委写作组,之后又在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工作,有幸参加了解放思想和真理标准大讨论,从此与《福建日报》结缘更深。那时,每天可以得到一份福建日报社赠阅的“试车报”,这算是一种很高的“待遇”。此后,时不时自己还有短文发表。开始是主动投稿,后来多为报社约稿。每写一篇稿子,都能得到编辑的指导,哪怕只是一个标题,甚至一个标点,经报社同志的点拨或修改,文章就变得观点更鲜明、文字更练达。真是一字之师,受益良多!上班地点与报社相隔很近,周末我经常到报社大楼看“评报”,从编辑记者们你来我往的“笔墨交锋”中学习写作知识,同时感受他们同行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境界。

有一次,写一篇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文章。为了说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列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宣传说服细致,入情入理,得到群众理解,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口号式、简单化,工作开展不顺。文稿用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但第二天见报时被删去。编辑向我解释,认为此时的“萧何”已不是月下追韩信时有功的萧何,应作贬义理解,用在此处不合适。虽然当时我们谁也没有说服谁,但这件事给了我有益的启发和思考。此后,在写作中,我更注意准确引用成语、典故,没有把握的不用,或查对典籍、请教别人后再用,避免自以为是。至今想来,还得感谢这位编辑。

记者们辛勤笔耕,记录历史,讴歌时代,情系人民,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朋友”,这是很贴切的。于我而言,《福建日报》不仅是一位益友,也是一位良师。现在,《福建日报》记者有时也请我“看稿”,这虽是一种工作程序,但我感受更多的是相互交流、讨论切磋。因为,此时我们的心是一致的,就是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更好一些,为波澜壮阔的海西建设事业,同时也为广大读者,尽到应尽的一份责任。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