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新时代海西精神> 精神坐标 > 正文
追求——记全国劳模、闽清县上莲乡丰达农场总经理陈谟凑
www.fjsen.com?2009-11-06 11:3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另一种抓科技种养,合力配置,在摸索管理的过程中,他一边拜师求教,聘请外地的行家里手当顾问,一边自学农业种养知识,尽快掌握现代种养新技术。为了做大做强自己的农场,他连续几年和福州市、闽清县等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合作,优势互补,如承担县科技局引进法国白番鸭饲养及繁殖研究,获得成功,引进浙江嘉善母猪200头,当年就产优质猪苗5000头,同时还从德国、荷兰引进优良猪种,进行配置。果园间套种西瓜和玉米,西瓜年产20多万斤,既可人食用也可当饲料。在创办农场20多年中,陈漠凑始终用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的信念激励自己。有次,他看到果园里病树侵害严重,如不彻底清除病菌蔓延,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用人工拔,既费力又费时,而且病根残留在土壤里,又会造成新的危害,效益不佳,他踯躅在果树周围,想了又想,到底让他找到一个“妙”办法,先在需清除的病树树头周围灌满水,让土松软,然后搭一个撑架,把手拉葫芦套在树头上,用拉链把病树整棵完整的拔除,就这样在不经意的实践中,他发明了“病树拔除装置”。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净化农场空气,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画卷,陈谟凑无时不在自己的农场上作文章,他看到给果树施肥时传统的人工施肥,既脏又臭,活重不说,而且动物粪便弥漫上空,造成空气污染,他看到来回进出的拖拉机尾部不禁眼睛一亮,利用真空原理来抽肥,他就用一个真空罐,一头连接拖拉机的进排气管,一头扎进粪池,不用抽水泵,拖拉机开动,粪池的液肥就源源不断流进真空罐,15分钟就可以抽取5000斤液肥,沼气为生活所用,液肥生产创益,这样既利废为宝,降低成本,不用化肥,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净化了空气,而且果树也得到了优质肥料,一举三得。“吸沼液车”又成了陈谟凑一项发明创造。他用“四敢”来鞭策自己:“敢想”,针对山区气候险恶,地处偏远,引水困难,他就想用雨水集蓄,以涝保旱,实施“雨水集蓄工程”,四处集水,建起蓄水池以备常用;“敢拼”,利用山区的优势为我所用,在他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没想到,没有做不到;“敢作”,为了与国际农业技术接轨,他的农场是全县第一家引进以色列现代化灌溉设施,对果园的每一块地都有规则,全方位装上节水灌溉设备。当全县连续三年出现季节性干旱,到处缺水时,惟有他的农场用水充分,保证了农场瓜果、禽畜的生产需要;“敢为”,针对传统育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的现状,他反复试验,发明创造了“底盘营养土果树育苗法”,果苗成活率达100%。所谓“底盘营养土果树育苗法”,就是用底盘一个拱形水泥板装置,里面盛装着果苗所必需的营养土,待果树移植时,只需用水灌溉,待树根湿润时,用手轻轻一拔,既移植了果苗,又保护了根系的完好,这样果树就吸收了充足的营养,提早结果又提高了产量。该育苗法研究已达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底盘营养土果树育苗法”、“病树拔除装置”和“吸沼液车”都已获国家专利。

身为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的陈谟凑,在自己奔上富裕的道路上,还念念不忘自己有责任带领乡亲们一块往小康上努力,他常挂在嘴上一句话“一树结果孤零零,满园挂果香万里”,看着周围的群众还处在脱贫的奋斗中,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帮在行动上。他吸纳了五十多位乡亲到农场上务工,每月工资1千余元,同时,把自己冒风险、花巨资试验成功的种养技术和果树苗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无偿地赠给乡亲们。在他的示范作用下,眼下山头自然村家家户户都拥有10-20亩名优特果园。而且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农场应尽的社会责任,见到毗邻山头自己的家乡,进出村的小路上坑坑洼洼,乡亲们进出很不方便,车进不来,货出不去,于是他毅然把农场计划购置设备的16万元,全投进这条掐脖子的“兴农路”,在他的热心奔波下,这条2公里长的村路终于从2米拓宽到6米。看到汶川大地震情形,他二话没说,当场捐款3000元;自己是农业战线上的一名中坚分子,有责任、有义务为惠农尽绵薄之力,这几年他又资助了农林大学在学6名学生,每人每年8000元,现已毕业2人。现在,他创办的农场是“海峡西岸示范点”、“福建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同时,也是“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实践基地”等,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同时也被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聘为客座教授。

作为一名从山头上创业出来的农民,陈谟凑用自己实实在在的干劲和丰硕的成果,得到党和国家的褒奖,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星火科技二传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农场举办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上说:“人活着,不能光想着自己,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社会创造价值。”这就是陈谟凑一生的追求,他要把它的丰达农场争取变成“国家级”种养协会,从品种到技术,从规模到效益都要再上一个新台阶。(谢 升)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