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志愿者 > 正文
两百万志愿者笑迎游客 共同的微笑让世博更美好
www.fjsen.com?2010-05-06 15:31? ?来源:新华日报    我来说两句

“让全社会对‘80后’‘90后’放心”

“我要做一辈子志愿者!”30年援藏奉献,退休后10年志愿者服务,叶如陵说,他当志愿者要做到干不动为止。

走进北京馆,一眼就看到了一位头发有些斑白的叶老——头戴志愿者帽,腰挂志愿者水壶,一身世博志愿者的行头。叶老生在南京,大学毕业赴京,参加医疗队援藏30年。退休回京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当起志愿者。从北京奥运会到国庆60周年,再到上海世博会,这几年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服务,他一一经历。

社区义诊,为红十字会培训急救员……退休后的叶如陵比很多上班的人都忙。他的书房叫“舍得书屋”,寓意有“舍”才有“得”,“给别人服务,我很满足。一天忙下来,觉得这一天没白活。”

这次60名北京服务世博首批志愿者号称“4090团队”,既有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也有很多“90后”。上海世博会上,“奉献、快乐、共享、成长”,这样的志愿者精神在几代人间接力。

“做志愿者,我变得更有礼貌,更愿意帮助别人。”徐偲伦说,自己学会观察别人的眼神,“今早,有群外地游客远远地看我,我知道他们不好意思问我,就跑过去,给他们指了去中国馆的路;昨天下午我回学校,看见一位残疾人坐在轮椅上四处张望,上去一问,原来是帽子被风吹走了。”她开心地说,自己更能吃苦了。

“‘80后’很脆弱,受不了委屈,当志愿者,服务对象性格不同、文化不同、脾气不同,受些委屈很正常,这对我是件好事。”王治华说,“我们没进过场馆,有时,游客问你馆里具体情况,要是回答‘据说……’,他会很不高兴!每天回家,我要上网看报道,了解各个馆的内容。”第一次干志愿者,他认为收获最大的,还是责任感。“每天在这站几个小时,无非就是回答路怎么走,这可以说是小事,很枯燥,但必须做到位。我想,这是一种担当。毕竟,这个社会多数人是做小事的。”

“每天中午11点,我有半小时去吃饭,这点时间经常不够用。有时,一路上会被30多个游客拦住,从岗位到食堂的10分钟路要走40分钟。”复旦大学志愿者卢艺铭说,连去卫生间也被堵住咨询。

“每次看到游客得到满意的答案,说声‘谢谢’,我们别提多高兴了。”为熟悉园区场馆分布,他经常清晨7点赶到世博园,像游客一样拿着地图逛,熟记游客可能要问的位置:点烟处、取款机、医疗点……在世博会新闻中心当志愿者的华师大“90后”学生崔婧哲说,“有人给我们‘80后’、‘90后’青年贴上娇气、缺乏责任感的标签,我们要通过世博志愿活动,让全社会对‘80后’、‘90后’放心。”而叶如陵寄语后来人,把志愿者当成一生的角色,“只有发自内心地愿意帮助别人,你的微笑才能真切感人。”他指着证件挂带上一串纪念章说,“都是‘80后’、‘90后’志愿者送的!”老人眼里闪烁着欣慰。


责任编辑:唐丽萍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