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汶川重建3周年> 科学重建 > 正文
成都科学重建:从悲壮走向豪迈 建出一片新天地
www.fjsen.com?2011-04-11 15:44? 袁弘?来源:成都日报    我来说两句

新产业

镜头一

清明小长假,都江堰市泰安古镇上人头攒动,人潮涌动。游客脸上带着笑,商家嘴角挂着喜。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旅游小镇。按照“提升业态、建旅游精品”的要求,该镇多渠道筹集资金,共投资了2.5亿元进行打造。据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全新打造后的青城后山和泰安古镇共接待游客10.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00万元。

镜头二

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村民汪霞家对记者说,地震让她家毁于一旦,但灾后重建却让她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家乐5月开始营业,头三个月就赚了4万多元。如果没有灾后产业重建政策支持,农家乐就开办不起来。”

住进漂亮新房的村民,长远的生计如何解决?在灾后城乡住房重建之初,这一问题就在市委、市政府的运筹帷幄之中。住房重建作为产业发展的承载基础,从一开始就注重与产业的结合,注重对经济的促进,在很多重建点位,住房除了是给当地群众提供住所,也能为他们提供“财路”。

“受灾地区能否获得持续发展能力,关键在于产业的恢复与发展。”重建既关注受灾群众当前生活生计又着眼长远发展。在灾后重建中,除了直接将住房重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我市还立足全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重灾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重建中,我市在灾区推行“一区一主业”发展战略:都江堰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力发展机电产业和软件产业;彭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力发展塑胶制造业等产业;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力发展制鞋为主的轻工业;大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力发展轻工机械产业;成都中小企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机电产业。成都对灾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力承接异地重建项目和产业转移,支持重灾乡镇依据资源条件适当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建材等项目并制定了具体的鼓励政策。

针对灾区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我市实施旅游重振工程,灾区的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逐步恢复。就在地震后的第二年1月至8月,都江堰市就接待游客647.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3亿元,与2007年相比,同期增长了16.39%、30.87%……

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让受灾镇、村缩小了城乡差距,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了加速提升。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