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 公共文化 > 正文

越来越多基层百姓享受到“升级版”文化服务

www.fjsen.com?2011-10-20 14:20? 周玮、桂娟、王珏玢?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我来说两句

邓州农民有进茶馆品茶消遣的习惯,像大庄村一样,邓州市村村都有文化茶馆。2005年以来,邓州市把文化茶馆作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之一,市、乡、村三级先后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建成文化茶馆1200多个,基本达到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文化茶馆,使这一独特资源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十一五”以来,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从硬件看,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城市社区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大步伐推进;从内容看,各地各部门着眼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创作生产他们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举办他们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使越来越多百姓享受到“升级版”文化服务。

使农民不出村就能看到想看的书,江苏省张家港市图书馆从2006年开始大力推进村图书室建设,把图书室建到农民身边,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图书室全覆盖;天津市静海县383个行政村全部建起标准化农村图书室,并积极开展延伸服务,传播科技致富信息;陕西汉中龙江文化站利用节假日,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合当地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建筑技术等科技资料和优秀文学书籍,为种植、养殖专业户、龙江建筑队和残疾人送书上门……

如同农村的乡镇文化站,城市的社区文化中心也正成为一个个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里汇聚,认同感、归属感从这里生发。

南京市雨花台区花神庙社区在占地1200平米的社区服务和活动中心内,设置了阅读讨论室、电子阅览室、棋室、琴房、多媒体教室等多种活动点,四五十位居民开怀欢笑的相片拼成了一面大大的“笑脸墙”。花神庙的文化工作人员说:“我们用自己点点滴滴服务,让每个居民的笑脸写在脸上。”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