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 媒体评论 > 正文

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兼论文化自觉

www.fjsen.com?2011-10-20 14:25? 衣俊卿?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三是把握好文化建设的宏观倡导与微观践行的关系。在对文化建设自身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传统要素”和“现代要素”的关系问题做出清醒的判断和价值定位,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发掘和建构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彰显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在这方面,处理好宏观的文化建设和微观的文化践行,显得十分重要。

应当说,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宏观理论设计。特别是,我们依托思想教育、学校教育、宣传教育、理论教育、学习活动等优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为我们坚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弘扬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文化价值的内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往往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陶冶养成、久久为功的过程,因此,需要植根生活世界、贴近百姓实际的、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行为示范和具体践行。在这点上,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例如道德模范的评选、先进典型的树立等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总体上看,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轰轰烈烈的一般号召和普遍倡导还是多于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的微观实践。这一点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实践中尤其成为我们的“短板”,我们缺少从细微之处入手,用具体生动的故事彰显中国文化力量的微观实践。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例子,例如,对于美国电影大片,我们很容易看到其票房价值,实际上这些大片对于美国价值观的淋漓尽致的展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对于姚明,我们更多地谈论的是他在NBA球场上的成功,实际上更值得我们挖掘的是“姚明现象”对于树立现代中国人的优秀形象的文化贡献。如果我们的每一部电影和电视剧,每一个电视节目和文化艺术创造都能润物无声地彰显中国的优秀文化价值,如果我们的每一个企业、每一项国际合作、每一次文化交流都能具体真实地展示出中国的优秀形象,那么我们将会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衣俊卿作者系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