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各地活动 > 正文

吉林:走出感情 走出责任 走出实效

www.fjsen.com?2011-12-23 17:10? ?来源:中国记协网 我来说两句

新闻作品短新实

过去,在各新闻媒体的要闻栏目里,主要反映各级领导的活动和各种会议,反映基层群众的较少。以至于有的新闻单位出现过这样现象:领导活动和会议少了,重要版面的头条二条不知道如何安排了。媒体的新闻栏目给读者和听众留下的印象是官话多、空话多、套话多。现在,走基层的新闻报道登上了大雅之堂。各新闻媒体为走基层的报道开辟了多种栏目,走基层的新闻报道不但在一般版面和一般时段上刊播,而且经常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上刊播,甚至是作为头条二条刊播。报纸的编辑为了让走基层的报道突出醒目,还对稿件在版面上作精心处理,有的打上红框,有的加上精心编写的按语。截至目前,全省已刊播记者“走转改”新闻作品5000余篇。这些来自基层各条战线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闻报道,讲的都是老百姓新近发生的事,说的都是百姓话,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篇幅也不长,文字多的一千零点,少的只有三五百,好看易懂,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走转改”以来,江城日报记者王译齐发表了20多篇稿件,篇篇受到读者和同仁的好评,篇篇得到报社奖励。他说,坐在百姓家炕头上、板凳上,听群众的大白话,民间的土嗑儿,写新闻时,多用他们的语言,写他们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再用他们的语言起文章标题,那稿件保准新鲜朴实。他写的《“漏斗户”变成“领头羊”》一稿,不到800字,以新闻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农民起初连年亏本,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把事业做大,又带动周围村民养羊致富的事情。稿件内容新鲜、语言生动,发表后,标题和稿件都得了报社嘉奖。还有他写的《“业余蜂王”改造“蜜蜂社会”》、《鸽子上网找婆家》、《苕条村里拉大戏》等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词汇起题目,使用群众语言写新闻的稿件,都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好评。

“走转改”的报道不但内容真实,语言朴实清新,在文体形式上也变得多样。“走转改”活动使记者在写作文体上突破了消息、通讯、评论“老三样”的传统,更多地采用新闻特写、散文式新闻、新闻故事、体验式报道等新文体。记者根据需要采用新文体,不仅行文自由,还能让细节说话、典型说话,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使读者和听众如临其境、觉得真实可信。形式服务内容。新文体被广泛应用佐证,新闻界的文风发生了新变化。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