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喜迎党的十八大> 理论党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正文

“三个代表”

www.fjsen.com?2012-09-30 10:33?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知识经济发展势头方兴未艾,科技领域革命性的突破层出不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时代的发展向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正面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江泽民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5月14日,他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就"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作了精辟的阐述:"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并指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在2002年的"5.31"讲话中,江泽民就"三个代表"的理论性质和落实要求进一步作了阐述。他指出:"‘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具体而言,要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党的八十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趋势和特征认真分析研究、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担负的使命和对执政党的性质与宗旨进一步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中国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的宣言书。它同时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指针。它将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北京市委党校副研究员 杨德山)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