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福建省“六五”普法成果展 > 正文

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www.fjsen.com?2013-10-28 15:14? ?来源: 我来说两句

泉州市惠安县司法局 许玲

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六五”普法的重大任务。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在迈向现代文明强国的进程中,毅然提出依法治国的执政方略,实现了从封建专制的人治时代向民主法治时代的历史性跨越。法治文化建设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被社会所认同、所接受,进而强力推进。如何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公民信仰法律和崇尚法治的意识,以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需要我们积极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

一、当前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法治文化是一种用来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调整性文化,它承担着特定的政治使命,政治目的性很强,而其中一个基本的政治功能就是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当前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历史上缺少法治文化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应该说,我们并没有现代的法治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的是理治和德治,而理治和德治在本质上是人治。古代主张的法治也不是今天法治的含义,他们在本质上还是一个权大于法的,受制于权力的人治。中国缺少法治的文化传统,这不仅无助于法治,甚至它本身还是法治的障碍。

2、法律应有的权威作用还没有形成。我们现在不是法律不够多,内容不够全,而是法治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法律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现实生活中,权比法大,文件比法律条文管用的现象还比较常见,政府行为的随意性还很大。许多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宁愿走信访渠道而不选择诉讼,认为政府干预更直接有效。“法不责众”的意识还很浓厚,许多违法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司法部门的地位还不够高,各方面干扰司法的行为还比较多见。总之,法律应有的权威没有得到树立。

3、法治文化建设队伍参差不齐。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方,法治文化建设队伍主要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懂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处理问题只凭工作经验和热情,根本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显然制约了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个别单位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与自己无关,对法治文化建设的主动协调配合不够,对组织实施法治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法治文化建设的进展。

4、法治文化宣传内容单一,手段落后,未形成系统性。法治文化建设是为了培育出民众信仰法律的精神,培养出从内心认同法律,使法律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个部分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构建法治社会的目的。但是,当前的法治文化宣传注重形式的多,注重实效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作用

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的体现,集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于一体,具有教育、凝聚、导向、监督的作用。现代国家发展经验证明,法治文化是法治的重要支柱,法治的建立必须要有法治文化作为支柱。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时代性的课题,对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有教化调控的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兼具教化和调控两方面的功能。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行为选择产生强烈的方向引导、规范调整作用,使人们尽可能地依法作为。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也表现出不可忽视的软约束,从思想深处为人们的行为模式确定了基调。因此,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抓住主动脉,在弘扬主旋律上下功夫,努力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以法治氛围熏陶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严守法纪等理念根植到每一名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法治理念,构筑思想道德屏障,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违法犯罪的土壤。

2、具有弥补制度供给不足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引导人们按照法治理念和精神,对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生活作出文化判断。当出现立法空白、立法冲突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判断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其所负载的核心价值、内在精神、基本理念,就可以为个体行为和社会生活提供指导,解决社会矛盾冲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推进。

3、具有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法治的目的是要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就是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他们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任何社会建设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和谐社会建设也离不开它必要的文化基础,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重中之重。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组织开展法治先进人物的评选,涌现出詹红荔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感召力和示范幅射作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具有警示作用。运用典型案例,剖析一些典型案件发生的原因,或让身陷囹圄的腐败分子现身忏悔,开展警示教育,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福建电视台的《与法同行》和我市电视台的《法在身边》等栏目,点滴记录法制进程,传播法治精神,剖析典型案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弘扬法治思想,增强法治意识,倡导法治道德,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以及全体公民中营造“尊法、崇法”氛围,使法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三、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入研究探讨法治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找准法治文化的功能定位,培育公民信仰法律和崇尚法治的意识,以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

1、从法治文化建设关键点入手,弘扬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法治精神的培育则需要通过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即从法治城市、法治乡村、法治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法治队伍建设、法治文化氛围营造、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理念。毛泽东同志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党的十七大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的战略性新概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加强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方针,标志着我们对法的理解与追求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层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塑造法治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法治理念和法律文化,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确立和实现以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内涵全面落实到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依法执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各个层面,协调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要强化全民普法教育和“法律六进”活动,将包容了正义、公平、民主、自由、秩序、和谐、安全等诸多价值要素和蕴涵的人文精神输入全体公民的头脑,让更多的人学习法律、信仰法治、遵守法律、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权利,着力在全社会构建以公平正义为主体的法治价值体系,培养公民对法律的崇尚和信仰,逐步把法治作为一种精神崇尚、一种思维意识、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行为习惯,努力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2、从法治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入手,创新载体。在法治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找准法治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设计多种有效独特新颖的载体,在方式方法上争创特色,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只有这样,法治文化建设才能更具生机与活力,法治文化建设成效才能更加明显。一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强化法治文化的传播推广,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事件,建设一批传播法治文化的主阵地,设计和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法治文艺活动,丰富法治文化内容,增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让参与者受到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法治熏陶。近年来,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充分运用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橱窗和手机短信等载体传播法制信息;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在电视台开辟法治建设和访谈专栏;定期通过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发布“法治警句”等有形载体,集中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纪委、检察院在繁华的重要路段设置“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权钱——如此搭桥”、“悬崖勒马”等法治和反腐倡廉等公益广告,一幅幅配有主题鲜明的警示语和耐人寻味的漫画各具特色,特别是到了晚上,霓虹灯映射警示牌,光彩夺目,更如路标,引导领导干部坚决不碰“国法高压线”,自觉“远离党纪警戒线”,倍加珍惜“自身生命线”。二是注重挖掘法治文化资源。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法治文化内涵,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载体。举办书画展进行法治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创作戏剧、相声、小品等文艺作品,讴歌清正廉洁,抨击腐败现象,进行法治文化传播,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干部群众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参与度,在润物细无声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突出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面引导,抓住主动脉,在弘扬主旋律上下功夫,努力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以优良风尚影响人,以先进典型感召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增强信心。近年来,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为主要内容,开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专题教育,充分运用漳州树立的谷文昌的艰苦创业、漳州110执法为民和省内外树立的汪洋湖、梁雨润、杨善洲、詹红荔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名利观,增强干部群众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从法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入手,注重结合实际。结合我局的工作实践看,人事管理部门法治文化建设要注重结合实际,以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着力点,强化法治文化建设,使公务员成为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员、践行者。一是进一步加大公务员法宣传力度,增强公务员法制意识。公务员法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特点,总结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实践规律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公务员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部法律的颁行成为我国公务员进入依法管理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为提高广大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宣传公务员法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起来,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培训相结合,坚持增强公务员法制意识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相结合,在加强《公务员法》学习的同时,强化学法、用法、执法、守法的良好氛围,组织各级公务员进一步认真学习《建设法治政府》、《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规范政府公共行为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公务员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法制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干部队伍,使公务员全面、准确地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与能力;掌握宪法、国家基本行政法律法规和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二是按照依法履职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按照公务员法要求,按照市公务员局《关于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加强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指导各行业、各部门根据实际制定符合行业部门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制度,持久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文化养成。增强公务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进一步增强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政府部门法治化管理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各级机关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温家宝总理最近批示,各级政府机关要带头创先争优,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模范行动,起表率作用。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融为一体、深入推进,组织机关公务员围绕中心、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开展“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提高“五种本领”(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本领,善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善于自主创新的本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提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提高公务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应急处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使我区公务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创先争优,争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清正廉洁的模范,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4、从法治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入手,深入开展“四进”活动。一是与机关文化相结合,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活动。推进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融合,把法治文化融入机关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之中,构建“法治、廉政、阳光”的机关法治文化,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品牌,特别是有执法权的单位和部门要率先垂范,把打造法治文化建设品牌作为展示良好形象、显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二是与社区文化相结合,开展法治文化进社区活动。推进法治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在社区组织法治影视大家看、法治书籍大家读、法治故事大家讲等活动,各街道结合实际建立法治公园、法治街区、法治广场,举行“法制文艺大家来”、“法治文化我参与”等活动,突出抓好社区内青少年、下岗职工、闲散人员、回归人员、流动人员等人群的法制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三是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法治文化进学校活动。推进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组织全区中小学在校园内开展法制绘画、法制书法、法制征文、法制板报、法制演讲、法制主题班会、模拟法庭等各种法治文化比赛活动,大力推广区实验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经验,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类电影和网络法律案例、读法制类书籍,树立青少年法治文化精神偶像,努力培养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自觉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巩固和发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成果,着力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文化环境。四是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开展法治文化进企业活动。推进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通过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健全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层和员工法律学习制度,完善和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企业法制教育阵地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能力,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构建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法治文化。

总之,我们在强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进程中,应不断加强对法治文化本身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准确理解法治文化建设的深刻历史背景和内涵,在繁荣民族文化中给法治文化一个合理定位,让法治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 责任编辑:肖月青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