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深入学习古文昌精神> 风采录 > 正文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

2014-06-24 16:00:04?张全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963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叶飞考察东山后,对那里的变化感到吃惊,当即提出让谷文昌在即将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并向省委建议重用谷文昌。1981年,时任省委书记的项南看了东山后,非常激动地说:“搞四化建设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当听说谷文昌病危时,他连夜冒雨赶往漳州看望。谷文昌去世后,他建议《福建日报》在头版发表消息,并亲自将标题改为《为东山人民造福的谷文昌同志去世》。谷文昌南下后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工具介绍到东山,又把南方的经验传播到林县。两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党的好干部,共同在他家乡建立了“谷文昌纪念碑”和“文昌阁”。丰碑是由事业和民心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谷文昌的精神和业绩,鲜明生动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历史课题。也向我们说明,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百折不挠,一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千百年来,东山人民被风、沙、旱、涝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那里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微风三寸土,风大石头飞。”据解放时的记载,东山一年中刮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长达150多天,在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解放前的近百年间,风沙吞没了13个村庄,1000多座房屋,3万多亩耕地。1949年全岛6万多人,有2000人死于天花,外出当苦力、当乞丐的占1/10。地处风口的山口村共900多人,讨饭的就有600多人。山口、湖塘两村的1600人中因风沙为害而患红眼病、烂眼病的400多人,失明或半失明的90多人。海岛东南部横亘着 30多公里长的沙滩,茫茫一片,寸草不生,还有40多个流动沙丘,沙随风势不断向人们进逼。有田无法种,种了无收成。粮囤空空,锅里煮着青菜,一年到头缺吃缺烧,许多人扶老携幼,拿着空篮破碗外出讨饭,乘船过海到大陆上割草砍柴。面对多灾多难的群众,谷文昌流下了泪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做梦也在想着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群众希望共产党给他们带来幸福,如果我们不为民造福,要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群众分到了土地,但种不出粮食,分地又有什么用?”“不解除群众疾苦,我们心里有愧啊!”在这样一个世代受苦的地方,谁不想改变面貌呢?但是,怎么改?怎么变?很多人感到无能为力。谷文昌动情地说:“共产党人,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不能听天由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要向风沙宣战,条件再差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经过多次讨论,县委、县政府的思想统一了:“挖掉东山穷根,必先制服风沙。”他们带领群众踏上了治理风沙的漫漫征途。在一个飞沙走石的冬天,谷文昌率领林业技术员吴志成等同志,探风口,查沙丘,在风沙扑打中前进,用血肉之躯,感受狂风的力度,飞沙的流向。从苏峰山到澳角山,从亲营山到南门湾,谷文昌走遍了东山的大小山头,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详细记录下来。他走村串户,和村干部、老农民促膝长谈,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从计划到实践、从实践到成功,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历程啊!县委、县政府统一指挥,千万人上阵,花了几十万个劳动日,在风口地带筑起了两米高10米宽的拦沙堤39条、22000多米。但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无情的风沙就摧垮了长堤。种草固沙,谈何容易!草籽播下,不是随风沙搬家就是被掩埋沙底,勉强出土的幼苗,一经风吹沙打随即奄奄一息。县委、县政府领导群众植树造林,先后种过10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一次也没有成功,灾荒和贫困依然笼罩着东山。许多人摇头叹息:“东山这个鬼地方,神仙也治不住风沙!”失败和挫折,没有压垮谷文昌。他指天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和县委的同志一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订方案。1956年东山县第一次党代会还就全面实现绿化、根治风沙通过决议。谷文昌号召全县人民“苦干几年,将荒岛勾销,把灾难埋葬海底!”他还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要把东山建设成美丽幸福富裕的海岛。”1957年,转机终于出现了,喜讯不断。林业技术员吴志成报告,查到了国外种植木麻黄有效防治风沙的资料。谷文昌高兴地说:“不管外国货中国货,只要能治风沙就行!”第二个喜讯,省林业部门通报:广东省电白县种植木麻黄成功。又一个喜讯,调查组发现白埕村的沙丘旁生长着6株挺拔的木麻黄。谷文昌面对一个个信息又惊又喜,第二天就带领参加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的同志到6株树下,边看边议。木麻黄能在这里成活,全岛不能种活吗?时任县委农业部长(后为副书记)的靳国富带领林业技术员、农村干部20多人到广东省电白县参观。他们亲自种树,实地学习,还向电白县的同志要回一捆树苗,分种在西山岩林场和几个村庄,一段时间后,长势甚好。县委决定:大种木麻黄。县长樊生林亲自指挥调种。全县派出230多人到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永春、平和、南靖等地采种。省林业厅、地委、专署大力支持,林业部从国外进口树种给予支援。改变东山面貌的时机到了!1958年县委向全县军民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谷文昌亲任指挥,驻岛部队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任副指挥。县直机关干部、驻军、工人、农民、店员、学生,几天突击,种下1000多万株木麻黄、黑松、相思树等幼苗。人们看着这绿色的生命,忘记了苦干的疲劳,绽开喜悦的笑脸,翘首企盼新生命的复苏。岂料,天不作美,树刚种完,气温突降,持续一个多月的低温,成活的树苗寥寥无几,东山的绿色之梦再一次被击碎。面对大片枯死的树苗,悲痛叹息、埋怨、懊丧、讽刺挖苦接踵而至。有的说:“荒沙能长树,鸡蛋能长毛!”“夏天烫得可炒花生,冬天狂风吹倒房,站不住人、睁不开眼的地方怎么能种树呢?”谷文昌到白埕村现场,看到大片苗木死掉了,但又发现九株幸存者。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亲切地对技术员和随行的同志、赶来的群众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了再干,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气概和风格!大家看,不是活了九株吗?能活九株,就能活九千、九万,绿化全东山。”“只要我们有决心,光秃秃的海岛,一定会变成绿油油的海岛。”他还风趣地说,待树木长高了我们要昂起头来看,还得当心帽子掉下来呢!吃一堑长一智。东山县委组成了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老农三结合的试验小组,谷文昌亲任组长。他们在飞沙滩上,“旬旬种树”,定时观察气候、湿度、风向、风力对新种植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谷文昌又在白埕村和村林业队一道种下20亩丰产试验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摸清了木麻黄的生长习性,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掌握。为了在全县造林,县委制定了新的政策:国造国有,社造社有,房前屋后个人所有。集体种树实行包工、包产、包成本、包质量,同工同酬,一亩以上的育苗地抵销征购任务。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试验坚定了群众的信心。1959年,在全县军民植树造林誓师大会上,谷文昌代表县委提出了绿化东山的目标:“举首不见石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每逢雨天,有线广播即刻播送造林紧急通知,各级干部率先冲进雨幕,百里海滩上布满了造林大军,歌声同雨声齐飞,汗水与雨水交融。连续3 年,天一下雨,东山人民就冒雨出动,先后植树8.2万亩。400多座山头,3万多亩沙滩,全部披上了绿装。种树还要管树。县政府下发文件:老天下雨就冒雨种树;天旱了幼树不返青,磨破肩膀、冒着烈日、踏着火烫的细沙也要挑水浇树;遇到大风天气,要及时把被风沙掩埋的幼树挖开,被吹歪了的扶正;肥料不足,到大海捞小鱼小虾积肥喂幼树。全县广泛开展护林教育,加强病虫防治,很快建立起62个林业队,有护林员1100多人。谷文昌每次下乡总要带上一把剪刀,一把铁铲,看见歪倒的小树亲手扶起来,看到该剪的枝叉随手剪掉。他爱树如命,见人就说,谁要伤一棵树,就是伤了我的胳膊,谁折断一根树枝,就是折了我的手指。他经常告诫基层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他带动下,全县管树护林蔚然成风。细种精管,几年下来,177条每条宽50至100米、总长达194公里的林带,覆盖了东山大地。一排排木麻黄四季常青,昂首挺立,构成第一道防线。用材林、经济林次第展开,纵横交错,宛如一条条绿色长龙,顶狂风、镇飞沙、抗怒涛,环护着田园村舍。“林成片,地成方,大路两旁树成行”,不仅美景如画,而且扩大耕地1万多亩,改良农田7万多亩,提高了复种指数,出现了林茂粮丰,百业兴旺的景象。群众高兴地说:“人种了树,树保了地,地增了粮,粮养了人”,“林带就是粮带、钱带、生命带”。谷文昌所描绘的蓝图变成了现实:荒岛变绿洲。40多年过去了,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已达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绿化率达96%。据省林业部门测定,岛上风力减弱了41%—61%,冬温提高了1.5摄氏度,蒸发量减少22%,相对湿度提高10%—25%。过去颗粒无收的沙地,现在不仅可以种植粮食作物,而且大量种植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荔枝、龙眼、芒果也已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个个荒沙村,彻底摆脱了风沙之苦,人们生活在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花红草绿的优美环境中。一些富裕起来的小康村年人均收入6000多元,粉墙红瓦的别墅楼林立成片。人们面对蓝天碧波,无忧无愁,抚今追昔,怎能忘怀当年与他们同甘共苦的谷书记呢!实事求是,一切向人民负责东山解放后,面临一个非常特殊的“壮丁”家属问题。蒋军溃退时从岛上抓走的“壮丁”4700多人被迫当了国民党兵。他们的家属、姻亲关系遍及全岛。能不能为他们摘掉“敌伪家属”这顶帽子呢?谷文昌想到了入岛的那一天,既有欢腾的锣鼓,又有哭诉的群众,“亲人哪!你们怎么不早来一天?”谷文昌向县委提出建议:“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国民党造灾,共产党要救灾。”县委决定: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相待,困难户予以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这两个字的改变,是一项多么重大的政策!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量啊!一项德政,十万民心。这些家属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对共产党亲上加亲。她们说:“国民党抓走亲人,共产党却把我们当作亲人,哪怕死了做鬼,也愿为共产党守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