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2支队在福建龙岩举行抗日誓师
新四军战士做徒手操
"西安事变"后,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中共中央为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坚持在福建的闽南、闽西、闽东、闽北、闽中五个游击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及其党的领导机关,尽管身居深山密林,处在国民党的重重包围"清剿"之中,同党中央长期中断联络,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党中央方针策略的变化, 对形势和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按照中央的精神,主动地与当地国民党军政当局联系谈判,积极促进福建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并且按照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把各地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一、闽南地区的国共合作谈判
最早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合作抗日谈判的是中共闽粤边特委。1937年3月5日,设立在香港的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南临委)向闽粤边特委发出指示信,告知党中央已将"抗日反蒋"口号改变为"联蒋抗日",争取实现国共合作,并且指示闽粤边特委同当地国民党军举行谈判,在谈判中必须坚持不干涉政治活动、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宣传鼓动与批评自由三项原则,并在此原则下拟定向国民党谈判的条件。
按照"南临委"的指示,中共闽粤边特委从4月下旬开始,先后派卢叨、何鸣(中共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等为代表同驻漳州的国民党粤军第157师的代表举行多次谈判。但是,国民党方面依仗其军事优势,对国共合作抗日缺乏诚意,在谈判期间继续不断地向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发动军事进攻,甚至无理拘押中共谈判代表何鸣等人。中共闽粤边特委从民族和益的大局出发,在国民党当局被迫释放何鸣之后,仍然克制忍让,继续同粤军举行合作抗日的谈判.经过多次协商和斗争,双方达成了"六·二六协议"。
必须指出,中共闽粤边特委在同粤军谈判过程中,始终从民族大计出发,抱着真诚台作的态度,而粤军上原则始终暗藏吞并与消灭红军的祸心。但是,由于何鸣过高地估计了粤军上层的抗日态度,忽视了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仍存在着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急于与粤军达成抗日协议,因此对部队去留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违背了党的谈判方针,在未经特委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接受粤军要红军拉到漳浦整编这一无理要求;何鸣的这一错误决定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特委领导人卢胜、朱曼平等其它多数同志的反对,但是何鸣固执己见,粗暴地压制了其它同志的正确意见。
7月13日,改编成保安独立大队的闽南红军独立第三团按照粤军的指令开抵漳浦县城。7月16日,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采取突然袭击的阴谋手段,将集中于漳浦的闽南红三团包围缴械,一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
漳浦事件发生后,被缴械的原闽南抗日独立大队的指战员,为了保存和恢复这支革命武装,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当天下午,副大队长卢胜和参谋长王胜,以及林长兴、陈高顺、欧育超、林少克等取得秘密联系,组织了近百人突围出去。在地方党组王胜任参谋长。同年9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遣谭震林、邱金声率领闽西红军一个排到达闽南,协助红三团作战,帮助恢复与发展革命局面。至1937年底,红三团又发展到300余人,1938年初,红三团奉命集中于龙岩白土,与闽西红军会台,被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
?
新四军臂章
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
?
二、新四军第二支队的组建
闽西游击区和国共合作抗日谈判达成协议稍迟于闽南。1937年3月15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作出《关于闽西南目前形势和党的决议》,决定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派出代表和愿意抗日的党派、武装力量进行谈判,订立抗日协定。这个决议表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由于政治上的成熟与敏锐,在时局发生急剧变化的关头,及时把握了形势,很快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4月25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委会议又根据中共中央及"南临委"的指示,决定在闽西南地区发动和平运动,创造国共合作谈判的气氛。从5月份开始,先后派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主席魏金水、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总代表谢育才,同驻闽西粤军157师第469旅旅长练惕生、国民党龙岩第六专员公署专员张策安举行谈判。但是,张策安顽固坚持反共内战的方针,向谢育才提出四条无理要求;(一)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亲自到龙岩"表示诚意";(二)取消共产党和红军、苏维埃组织;(三)即日发表"投降自新宣言";(四)龙岩的红军接受点编,徒手者一律遣散。
正在这时,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运动迅速高涨。为了表明中共和红军的抗日救国立场,促使闽西南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派邓子恢亲自参加谈判。7月10日,邓子恢、谢育才到达龙岩。经过多次谈判,国民党方面大致接受了邓子恢等按照《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三致粤军公函》提出的关于谈判条件的原则立场,但是在红军点编的地点问题上,国民党方面坚持要求红军集中在指定的地点;而邓子恢、谢育才警觉到国民党当局包藏祸心,坚持分两地集中,集中地点由红军自行确定。双方各坚持己见,谈判陷入僵局,恰在此时,从闽南传来发生"漳浦事件"的消息。邓子恢为此向粤军提出严重抗议、谴责这种背信弃义的卑劣行径。为了顾全大局,邓子恢坐到谈判桌上继续斗争。经过坚决的斗争,国民党龙岩军政当局不得不同意我方意见,并商定各地红军游击队从8月23日开始,分别在龙岩白沙和永定下洋、平和芦溪集中,7月29日,邓于恢、谢育才与粤军代表练惕生、第六专署代表张策安三方,就正式谈判条文选成协议、签字生效。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与国民党军政当局进行合作谈判中,坚持了独立自主的立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对于国民党方面的挑衅袭击,在自卫的立场上坚决予以回击。当双方谈判初告成功时,第157师驻永定部队于7月下旬竟数次阴谋袭击永定及平和边境的红军。红军游击队立即实行自卫还击,给予一定杀伤以后即主动脱离接触,在舆论上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同情与支持。至此,闽西南地区基本上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告形成。
根据谈判协议,闽西各地红军游击队于8月20日左右分别开赴指定地点。第一、二、三、七支队及龙岩、上杭、岩连宁、岩南漳县游击队集中于龙岩白沙,第四、五支队及永定、永东、永埔等县游击队集中于平和县芦溪。经过国民党当局点编,共有1100余人,编为3个支队。集中于白沙之红军编为第 、三支队,驻芦溪之红军编为第二支队。
??1937年l0月2日,中共中央与国民党政府经过反复斗争、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决定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春,闽西、闽粤边、闽赣红军游击队奉命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邓子恢调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张鼎丞任二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为副司令员。
1938年1月,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领各部开抵龙岩白土集中。闽粤边区的红三团和闽赣边区的(长)汀瑞(金)游击队也相继到达自土会合。各部队会师以后,正式颁布了改编命令,调整了干部,成立了支队司令部,下辖第三、四两个团。第三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声,全团1400余人;第四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周桂生,全团1300余人。
2月20日,新四军军部命令江南所属各部立即开赴安徽歙县岩寺集中,准备投入抗日前线。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共计1、03万人,其中福建红军游击队5500(也有说5400)多人,是新四军初建时有生力量的主要来源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2月27日,新四军第二支队以及各界代表和当地群众6000余人,在白土镇广场上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3月1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领第二支队,结束了三年艰苦奋战的游击生活,从白土出发,踏上抗日之路,向皖南开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