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国网络媒体贵州行> 走进安顺 > 正文

土地有“身份”资金有保障 塘约脱贫有底气

2016-05-10 10:03:59?车璐?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车璐)红瓦、黄红相间的墙、文化广场、沥青路……您一定不曾想过,这里曾是国家二级贫困村,祖祖辈辈都过着人挑马托牛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如今,平坝市乐平镇塘约村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们也逐步实现小康梦。

5月9日,2016“多彩贵州有多彩”系列网络文化传播活动之“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国网媒贵州行采访团来到塘约村,感受贵州近几年扶贫攻坚的成果。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国网媒贵州行采访团来到塘约村(本网记者 张玥 林童 摄)

《村规民约》“红九条” 让塘约树新风

“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任何酒席都不得操办。村民也不得参与除婚丧嫁娶外任何酒席的请客和送礼,以及为操办酒席者提供方便……”在塘约村的文化墙上,《村规民约》醒目的提醒着当地的村民。

2015年,塘约村广征民意,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同时,还制定了塘约“红九条”,在引导群众建设文明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识,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生活越来越好,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本网记者张玥 林童 摄)

“如果有违反规定的村民,我们会将他们列入‘黑名单’中,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直至考察合格后,才能消除‘黑名单’,继续享有我们村支两委提供的服务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塘约村村支书左文学告诉记者。现在的塘约,村容村貌变美了,邻里关系和谐融洽了,整个村子展现了一幅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活幸福的新景象。

“中心”明权属 土地有“身份”

村容村貌变好了,就该想法子让村民们富起来了。针对这个问题,塘约村大胆的率先在全区开展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并一改往常中心仅是土地“转包站”的功能,将土地流转中心升级为土地确权登记机构,对全村土地精准丈量,为每块土地的面积、形状、位置等信息建立“档案”,制作土地“身份证”,让土地变成了资本流通。

“这样的方式,把千家万户从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连片开发、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模式,带领村民逐步走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使‘实产’变‘实权’,‘实权”变’实钱’。”左文学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农户们能有资本去借贷,“那怕农户不想种地了,他们也可以用土地抵押带的款项,去做其他生意,增加自己的收入。”

目前,塘约村已确权登记承包土地经营权2604.1亩;林权1270.15亩,其中集体林权376.33亩;宅基地及建设用地94309.93平方米;房屋产权94808.78平方米;集体房屋产权10584平方米,集体荒山106亩。

合作社+金融帮扶 让村民实现“致富梦”

土地有了“身份”,村民有了资金,剩下的就需要产业来帮助村民实现脱贫了。为此,塘约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的规划,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等模式,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

同时,塘约村还成立以村干部、寨老、村民代表为成员的评估小组,根据产量对每亩土地以300元至700元不等分级估价、折算股份,村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和其它形式的合作协议后,按照合作社占40%、村民占40%、村集体占20%的4:4:2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利润分成。“村民们还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增加收入,这样也使村民总收入由‘流转收入=土地收入’变成了‘股份分成+工资收入=土地收入’。”

  彩色墙壁的小洋楼,使村容村貌变美了(本网记者 张玥林童 摄)

合作社的成立,让塘约村745户2921人以2860亩土地入股,发展2921名社员,吸引10名种养能手入社,招聘60人到基地务工。仅2015年,塘约村集体产生经济效益132万元,解决了18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3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3年不到4000元增加到2015年的7859元,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寨”就此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村民们也实现了他们的“致富梦”。

“塘约做的真的很不错,这里的党员也非常有号召力。四川也有需要脱贫的乡镇,这次来正好可以将贵州的经验带回四川做参考,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川在线的曾东平说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