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绿了群山富了林农_聚焦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他山之石 > 正文

辽宁本溪林业改革促进转型跨越系列报道之资源培育篇

2017-07-14 11:09:14??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造林无中生有 致富先培资源

——辽宁本溪林业改革促进转型跨越系列报道之资源培育篇

中国绿色时报9月20日报道(记者 陈永生 王海涛 通讯员 魏远峰 闯丽巍) 本溪森林覆盖率为76.8%,而林业用地占县域总面积的比例为82%。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小,而且,林业用地并非全用于造林。

造林绿化、资源培育的空间在哪儿?

数字藏谜。

林改7年,全县累计造林27557.8公顷,义务植树1251万株,涌现出1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8户、5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300余户。

林改7年,全县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同步增加,分别由25.3万公顷、75.6%和1560万立方米提高到27.51万公顷、76.8%和1805万立方米。

拨开数字,你会惊叹本溪人无中生有的智慧。谁说造林只能在林业用地上进行?

2010年,本溪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级森林城市。借由“创森”,本溪县把“森林七进”搞得风生水起,城乡一体绿化得以快速推进。

“森林七进”就是森林进村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路网、进水岸和进公园。以往,这些地方多有造林盲点。

林改以来,全县98个村全部完成村屯绿化,绿化村路42.8万米,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38%;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拥有绿地21平方米;完成公路绿化500余公里,实现了车行本溪绿树相随。

这是无中生有,还有有借必还。

2008年,本溪县政府发布《严禁在林地内种植农作物公告》,规定凡是主动退耕还林的给予苗木补贴。当年,全县种植农作物的1500多个地块的1.3万亩林地全部还林。

第二年,《公告》继续发,补贴继续给,全县又有1805亩种植农作物的林地得以清理还林。

2011年,辽宁高调启动青山工程。本溪是矿业大县,矿山植被恢复又是重点。省里今年下达任务1174亩,本溪县自我加压,计划完成2044亩。

6处青山工程均在县城所在地的小市镇周边。记者在原231厂矿址看到,昔日岩山裸露、杂草难生的废弃矿场已是一片新绿,和周围的环境日渐相融。

青山工程的治理代价不低,每平方米投资155元。除了省级投入,县财政为工程出资1000万元。本溪县林业局局长王兴说:“这在全省是独一份。”

废弃矿山重新被植被覆盖,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产品。矿场平整新增了200亩用地,招商养起了绒山羊。

今年,全县还治理“小开荒”15587亩,并已全部还林。本溪县森林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孟广仁说:“每亩167棵,政府无偿供苗,80%以上栽的红松,3年后验收,达到85%的成活率就给办林权证。”

统计显示,2005年以来,全县共整合支农资金4亿元扶持造林和产业项目,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5亿元,还将300多万亩森林纳入保险范畴。

这些钱花在哪儿?营造红松和发展榛子、刺五加等林下经济年补贴额即超过1200万元。本溪县林业局总工程师王真才说,不管是国有、集体还是个人,造林合格全有补贴。

权属清晰、利益所在,林农造林绿化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块儿空地就栽上树。

王真才说,以前是按工程补贴,现在造林地块儿越来越小,超过1亩就得核查。

本溪县有98个行政村、10个国有林场,均已完成《森林经营和产业发展方案》编制。从去年开始,本溪县首批安排6.8万亩的中幼林抚育任务。

王真才说,林改之后,本溪县鼓励立体经营,每年都按比例安排复合、混交造林任务。这些,将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并为未来发展储备资源。

目前,本溪县正在执行《现代林业产业“五个一工程”总体规划》和《“一县一业”中药材主导产业规划》。新的规划将带动新一轮资源培育热潮。

“五个一工程”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干坚果经济面积达到100万亩;速生丰产林面积超过100万亩;林地药材累计面积达到或超过100万亩;山野菜累计面积达到或超过100万亩;特种野生动物放养面积超过100万亩。

目标如期完成,可确保全县农民人均涉林收入增加1万元。

本溪年森林采伐限额25万立方米,而森林年生长量高达53万立方米。资源总量在稳步增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