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8案例征集活动> 案例展示> 重大改革试验 > 正文

石狮:建设金融服务中心,优化公共服务

2018-07-31 12:54:57??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案例介绍:

泉州金改区获批以来,石狮市结合实际,注重加强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互动协作、统筹对接,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题、坚持优化金融公共环境、创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先行区。石狮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10月创设石狮市金融服务中心,积极响应泉州金改区试点建设。中心定位“聚焦实业、阳光金融”,采用政府管理、银企参与、非盈利运作模式,按功能探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体系、产业金融对接体系等三大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一站式、公益性的金融公共服务场所。中心自2014年10月10日正式开业运营至今,已受理社会信用查询84139件,民间融资登记5991笔459.38亿元。现将有关亮点工作汇报如下: ?

一、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促进信用信息价值化。1、整合数据资源。在中心公共服务窗口设置人行征信系统、政府信用信息系统、民间融资登记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打造较完整的地方版社会信用体系。让企业或群众享受“一站式”免费登记、按权限查询社会信用相关信息的服务。2、加大诚信宣传,营造守信氛围。通过建立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建设“石狮诚信与金融生态馆”,开设“诚信馆微信专栏”等措施,加强诚信宣传,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氛围。

二、构建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体系,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为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中心建立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体系,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已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五项尝试:一是政府主导。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平台采用政府主导,融资双方自主对接,非盈利运行模式。民间融资登记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二是登记形式多样。民间融资登记分义务登记和自愿登记两种方式,其中,经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准金融机构;涉及政府财政注资的;民间融资额度或融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对其中一方当事人的利益有较大影响或社会影响面较大的,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单笔融资2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企业单笔融资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融资5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且涉及人数10人及以上的、单次向10个及以上的人融资等三类民间融资行为须到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平台义务登记。三是丰富登记内容,补充人行征信报告。强调民间融资登记,不局限于民间借贷登记,还包括融资租赁、贸易赊帐、地方准金融机构融资等民间融资登记。通过民间融资登记,为相关机构和有投融资需求的企业、个人提供信用信息免费登记、按权限查询服务,为金融机构和民间投融资者提供除人行征信系统外的又一信用查询平台。四是拓展服务外延。民间融资登记事前提供金融抵质押登记便利、财务法律免费咨询服务,事中提供规范合同样本、融资风险温馨提示,事后加强金融合法权益法律保护、信用信息奖励约束等服务职能,为民间融资提供安全规范的公共服务。五是制度保障。出台《石狮市民间融资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狮政综[2015]72号),规范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及查询流程,严格保障备案当事人信息安全性,增强民间融资登记的吸引力,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监测与分析。

三、构建产业金融对接体系,助力融资便利化。一是设立投融资项目对接室,方便有投融资需求的当事人洽谈对接。例如根据企业主提出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社会融资困难、企业周转资金紧张状况,探索设立行业周转基金,截至2018年6月底,已为企业提供转贷资金4496笔432.42亿元。二是设立金融交流活动区,开展阳光金融行动,举办金融知识宣传、金融产品推介、金融从业人员与企业经营人员交流活动等242场。三是设立产业金融对接区,便利新金融组织在我市开展金融服务,比如协助成立我市第一家村镇银行--石狮渝农商村镇银行、引进我市第一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石狮市支行、支持设立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便利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石狮运营中心、支持巴旗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安芙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我市设立基金投资扶持我市产业。

案例创新:

石狮市金融服务中心采用政府管理、银企参与、非盈利运作模式,通过搭建三大金融服务子平台,配套开通金融服务热线、微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常态化的公益性金融服务,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为全国首创。

?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