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中的中国记忆:泉州侨批档案的开发与保护
2018-08-16 18:03:21??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
案例介绍: 泉州市档案局(馆)作为福建侨批档案的主要官方收藏单位,自2008年起就致力于侨批档案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并于2009年1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侨批档案申请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工作。在泉州市档案局的有力配合推动下,侨批档案于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当时中国10项世界记忆遗产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项目,使福建省实现四大世界遗产“大满贯”。 近年来,泉州市档案局(馆)立足泉州实际,着力突出保护、开发、宣传“三化”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侨批档案工作。一是实施“一体化”保护,启动侨批抢救工程。对侨批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的抢救保护。深入民间征集侨批,现馆藏侨批实物件达3500多封、扫描件近3.1万封;探访侨批信局遗址,留存信局外景内貌影像资料数百份;开展口述建档工作,采访近十名曾经的侨批从业者,努力保留行业活态记忆;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完整、规范、可共享的侨批专题数据库。二是进行“多元化”开发,打造侨批文化精品。深入挖掘丰富的侨批资源,突出特色文化元素,开启编、展、研为一体的多元化开发新模式。开展深层次编研,编撰《泉州侨批档案》《泉州侨批故事》《回望闽南侨批》等侨批专著;结合不同主题举办精品展览,在馆内举办《抗战侨批展》《侨批中的家风》《百侨百村侨批珍品展》等展,将干部、群众“请进来”馆内参观,此外联合省、县档案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走出去”,进学校、赴广场、下基层举办《百年跨国两地书》《传承优秀家风助推乡村振兴》等展;首开我省档案文化赴外交流先河,赴新加坡举办《家书抵万金》、赴菲律宾举办《两地书·家乡情》侨批专题展,在当地华人社会产生巨大反响,促进了福建人民与东南亚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整合各方力量,主办多场学术研讨,提升社会对侨批档案珍贵性的认识。三是开展“品牌化”宣传,彰显侨批品牌魅力。着力打造侨批档案品牌,在报刊开办“侨批故事”专栏,向市民讲述侨批背后的动人故事;借力网络媒介,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对侨批档案和侨批文化进行展示和传播;创新宣传形式,拍摄全国首部侨批专题微电影《回家的路》,生动展示侨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爱国精神;强化信息报道,积极向各级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报送侨批工作动态,近年来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档案报》《福建日报》在内的各级各类媒体报道泉州侨批档案工作达三百多次,浏览量不计其数,充分彰显了侨批品牌的巨大魅力。 如今,侨批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作为海外华人艰苦创业、情系亲友、造福桑梓和本土侨乡对外开放、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见证,仍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可喜的是,在泉州市档案局(馆)对侨批档案的不懈抢救保护与宣传开发下,泉州地区民间组织和市民群众对侨批档案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民间特别是侨乡侨村对侨批档案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永春县东关镇外碧村集中保管和展示该村一千多封侨批档案,并主动向市档案局申请成为“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展示点”;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联合市档案馆,利用该村乡村旅游基础较好的特点在乡村直接设立侨批档案展示长廊;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拟设立“侨批馆”加强对社区内侨批的保护与利用,向市档案馆咨询展馆设计意见;此外也有不少市民主动联系市档案馆咨询侨批保管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乃至捐赠个人保存的珍贵侨批档案……泉州侨批日益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文化品牌,侨批档案工作越来越深入民间、深入民心,在服务社会文化和百姓民生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省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贡献出档案部门的力量。 案例创新: 泉州市档案局(馆)立足实际,针对侨批档案开展“一体化”保护、“多元化”开发、“品牌化”宣传,不断推进侨批档案工作深入民间、深入民心,使得民间对侨批档案越来越了解和重视,侨批成为泉州家喻户晓的大众文化品牌,在服务社会文化和百姓民生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他情况说明: 闽南语中,“批”指“信”,侨批也称“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机构汇寄回国的家书及汇款,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这种通信汇款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历经一个多世纪。侨批书写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等国之间的移民浪潮、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情结,折射出中国社会和华侨华人移居地的社会变迁,体现出海外华侨群体记忆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草根风貌。 ?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