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8案例征集活动> 案例展示> 舆论引导 > 正文

时代标杆与榜样:远学谷文昌近学廖俊波

2018-10-20 09:37:32??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案例介绍:

有一种精神,令高山仰止、大地起敬;有一种力量,让时光不老、直抵心灵。这种精神就是忠诚与担当,这一种力量就是标杆与榜样。

八闽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半个多世纪前,闽南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群众战风沙、斗盐碱,遍植木麻黄,在盐碱沙滩上建起一片绿洲。他逝世后,当地的百姓自发兴起并至今沿袭着一种习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今天,在闽北大地上,一位自称“樵夫”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以同样的忠诚和担当,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地一直忙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事迹感天动地,被人们广泛传颂。从谷文昌到廖俊波,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但跨越漫长的时空,我们依然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谷文昌和廖俊波这两位县委书记的榜样均产生于福建,被称为“南有谷文昌,北有廖俊波”。“远学谷文昌,近学廖俊波”,这里的“远”,是相对现在而言,谷文昌事迹和精神主要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习福建那个时代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非谷文昌莫属。“近”则指我们现在所处的新时代,学习福建当代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当属廖俊波。

谷文昌,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随军南下,历任福建省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1964年任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1972年后历任福建省龙溪地区行署林业局长、农办主任、副专员。在东山县任职的14年间,带领全县人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成功治理了风沙灾害,为海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远学谷文昌”,因为谷文昌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座不朽的丰碑,不仅是在东山解放后的14年时间里,由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根治风沙留下的万亩荒沙防护林等宏大的物质形态构筑的,而且是由永恒的谷文昌精神铸就的,正所谓“生命有涯而精神不死”。长期以来谷文昌精神一直在引领人们前进,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党内开展的各种学习党的先进模范活动都强调要学习谷文昌精神,以谷文昌为镜,向谷文昌对标。

廖俊波,福建浦城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廖俊波同志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曾任政和县县委书记,2015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近学廖俊波”,因为廖俊波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廖俊波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他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是“全国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事业发展需要廖俊波式的好干部,人民期盼更多廖俊波式的好干部,必须深入推进学习廖俊波活动。

虽然廖俊波和谷文昌事迹发生在不同时期,他们的事迹有所不同、他们的精神也有各自时代的烙印,但是,尽管时移势易,廖俊波和谷文昌有着一样的忠心赤胆、一样的爱民情怀、一样的责任担当。这些人格、品格和风格正是当今党员干部必须强化的核心素养。坚持“远学谷文昌,近学廖俊波”,就要在学习廖俊波中,感受谷文昌精神的永恒价值;在学习谷文昌中,深化对廖俊波精神的时代价值的认识,力求深刻领会他们的精神实质。在“两学一做”中见贤思齐、以知促行,努力成为谷文昌、廖俊波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案例创新:

“远学谷文昌,近学廖俊波”,既是对福建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向全国党员干部发出的鲜明号召。这一“远与近”之说的哲理告诉我们,既不要忘了对于过去“远的”先进典型的学习,也不要忽视对于当代“近的”先进典型的学习。就全国而言,不仅要“远学谷文昌,近学廖俊波”,还要远学焦裕禄、雷锋、王进喜、孔繁森等好榜样,近学杨善洲、王启民、沈浩、王大年等当代楷模。让时代英雄精神得到传承,让当代英模榜样得到效仿,在全社会和全党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