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军民情·福建退役军人 > 英烈故事 > 正文

青山为证——闽西百姓与红军无名烈士墓的故事

2021-04-08 14:47:58?作者:?来源: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王姗菲   我来说两句

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四都镇姜畲坑村中心,到村口的一处小山坡上,只有短短两百米,却有生与死的故事。

清明前夕,56岁的姜畲坑村民刘声红劈开杂草灌木,爬上这个小山坡,来到一个宽约4米的土墓前——这里埋葬着100多位红军战士和苏区干部群众。他整了整衣服,上香、摆祭品、拜三次——仪式和祭拜祖墓一样。“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不来祭扫,良心过不去。”

3月29日,村民刘声红祭拜红军无名烈士墓。新华社记者 林超 摄

先祭祖墓,再祭红军。这是姜畲坑村70年来从未间断的传统。时间追溯到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穿过羊肠古道,越过重重山脉,首次从江西进入福建,首站就是姜畲坑村。此后红旗迅速插遍闽西大地。红军主力长征后,1935年春,敌军清剿姜畲坑村,搜捕留藏在群众家中和山上草寮中的红军伤病员,集中在村口的大水塘边枪杀,牺牲近百人。

相处虽短,情义却长。敌军撤离后,当地村民含泪将烈士遗骨集中收殓,安葬在村口的山坡地上。“当初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为战士们收尸。”每当说起那段往事,刘声红的父亲都忍不住流泪,叮嘱刘声红,“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后只要你在村里,就一定要去给他们扫墓。”默默祭扫了几十年后,如今,刘声红又将这句话传给了他的儿子。不仅只有刘声红一家。每年清明,姜畲坑村的每户村民都会至少派出一位代表祭扫红军墓。如今的红军墓前,已插满了长长短短的香烛。

而闽西也不仅只有姜畲坑村。土地革命时期,在闽西牺牲的红军战士多达数万人,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后人。青山处处埋忠骨。时至今日,当地百姓上山打柴、放牧、种树时,仍能时不时发现散落的红军遗骸。他们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小心捡起骨头,用瓦罐装好,就近安葬,立碑“义冢”,此后每年定期祭扫。

行走在闽西乡野间,总能时不时在路边、山腰、树林里见到这样的义冢。仅在龙岩市,记录在册的零散烈士墓就有近1万处,还有不少老百姓自发建的烈士墓尚未登记。你们的名字已无人知晓,但我们的情谊世代长存。

2019年11月起,省退役军人厅开始对全省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摸底,为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奠定基础。就在今年3月25日,长汀县率先向全社会公开发出通告,开展境内烈士遗骸搜寻、烈士事迹收集整理工作。刘声红连忙将姜畲坑村红军群葬墓的信息上报给县政府。“愿早日为他们立一块更像样的墓碑,愿子孙后代永远记得他们的故事。”

巍巍群山,听见过当年英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记录着百姓与他们之间永世流传的故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