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20地震局 > 地震科普 > 正文

地震悲剧,肇因全在地震吗?

2022-06-30 17:20:00?作者:?来源:东方早报、陕西地震信息网  责任编辑:蔡丽洁   我来说两句

我们也许能为自己免责,但能够免掉类似灾难的发生吗?

近来发生在意大利的一场官司引起公众关注。缘由是,2009年4月6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发生6.3级地震,造成308人死亡,1500多人受伤,数万人无家可归。地震还造成多处文物古迹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欧元。

但就在地震之前,专家们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无法判断已经发生的小型地震后是否会发生大地震。因此,有专家声称:"我不认为有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专家们的这一"科学"预测,导致不少民众未及时被疏散,最终酿成悲剧。于是,拉奎拉地方法院就在今年10月22日以"过失杀人罪"分别判处六名意大利地震专家和一名前政府官员六年监禁。

这一判决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科学界人士挺身而出为他们的同行辩护。本来,因言获罪在文明社会早已成为被唾弃的恶法,但考虑到这些专家的特殊身份,他们因错误言论误导民众并令他们遭到巨大损失,理应为此而承担责任。这是检方的立场,更是受害者的心声。大多数人信服科学,就是因为科学有一种强大的预测能力,它当然应该也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要不科学的威望从何而来?

但不妨这样来设想:假若气象台预报说,今天白天不会下雨,我因此而没有带伞,结果却下起了小雨,我不幸淋雨而患感冒,我是否能够起诉气象台,要求获得赔偿呢?这样的事例日常生活中肯定有过,却不曾听闻有人因此而打官司。或许公众早已达成默契:气象台无法百分之百地预报准确,若要完全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最好是个人担起责任,伞不离身。

当然还有比这更为严重的情况。上海市民必定记得,近两年夏天,气象部门经常发出台风警报,然后市民严阵以待,政府还组织疏散撤离工作,结果台风却只与上海擦"肩"而过,并未造成严重损失。过后媒体评论,这样的全民动员尽管虚惊一场,却反映了城市安全意识正在强化,是人文关怀的具体落实。

但不得不承认,因预备台风而落实的各种措施肯定会带来不菲的经济损失。那么,市民或企业是否能够因此而怪罪于气象台呢?当然,我们也许会这样想:防患于未然,总胜过造成实际损失。但万一气象台果真预报错误,公众因疏于防备而造成损失甚至带来人员伤亡,气象台工作人员是否因此要走向被告席?

诚然,若是预报错误,气象台工作人员确实有责任检讨并总结教训,以求预报尽可能准确。但鉴于大气现象瞬息万变,失误在所难免,因此而难为气象部门,未免苛刻。

其实地震和气象一样,均属于混沌现象。就混沌现象而言,民间有生动描述:人会料,天会调。然而,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却常常遗忘先人留给我们的智慧或谦卑,以为人类可以搞定一切。但这里的"人类"只是个抽象名词,具体的你我不包括于其中。问题在这里:个人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了外界的某种权威性力量,如科学家或各类专家,只因他们是人类的佼佼者;与此同时,个人也就轻松地为自己卸下了责任。正如这场事故中的一位受害者所说:"如果换个场景,我的家人很有可能会选择逃离。可是,我的父亲告诉他们那些专家的言论。最终,他们选择留在原地。"这位受害者的父亲在地震中死亡。

受害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当他要求法庭宣判那些专家有罪时,却放过了更为重要的责任环节:城市建筑本身的隐患放大了地震带来的破坏性效应。在现有条件下,地震预报无法做到精确化;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城市建筑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却有可能做到,比如令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最小化。这才是预防下次灾难发生的可靠措施。

然而,出台这样的可靠措施谈何容易?那是对执政者能力及公众素质的真正考验。相形之下,为平民愤就把几位多嘴的专家送上法庭,是多么简单!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那七位专家之外,其他人似乎都可以免责了。然而,若下次发生地震,建筑质量差的房子还是会倒塌,灾难仍难以避免。看不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悲剧。

但那种倒了房子的悲剧,不只发生在遥远的意大利,也不只是地震引起,而就发生在你我身边。我们也许能为自己免责,但能够免掉类似灾难的发生吗?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