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4-12-15 10:20:12?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会议的系列重要部署将加快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占比稳定在92.3% “最近,我们忙着跑市场、拉订单,开足马力生产,干劲十足。”浙江温州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说。 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完善法律政策,打出“组合拳”,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各地方各部门聚焦民间投资、公平准入、融资支持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推动解决问题诉求。 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市场回暖、预期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稳定在92.3%。前三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619.1万户。此外,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较10月上升0.2点,连续2个月上升。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从投资看,前10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从外贸看,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9.3%。从市场活力看,市场消费潜能正加速释放。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备坚实支撑和独特优势 人工智能、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放眼全国,民营企业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充沛的创新活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将在众多领域催生规模巨大的新供给、新需求,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带来新机遇。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活力细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应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未来产业发展,让其更自信地在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 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环境、基础条件、发展态势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备坚实支撑和独特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各方面改革举措持续落地见效,将更好激发民营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加强涉民营经济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造、包容失败的发展环境。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民营企业而言须臾不可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位次逐步提升。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破除限制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规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黄卫挺说,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改革攻坚,突出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加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