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林简历
王树林,男,汉族,1952年10月生,北京市人,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三级警监警衔。
1969年9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1974年9月至1978年1月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习,毕业后到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任教,1980年9月调公安部工作,历任计划财务局物资处副科长、主任科员,计划装备司装备处副处长、装备财务局物资警械处副处长,1996年3月至 1997年8月到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挂职锻炼,任牟平分局副局长。2000年3月任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钟荐勤简历
钟荐勤,男,汉族,1975年12月生,江西南丰人,1993年12月入伍,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正营职干事,武警少校警衔。
历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战士、司务长,1999年1月起任红河边防支队正排职检查员、河口边防大队正排职干事、老范寨公安检查站副指导员、南溪公安检查站副连职检查员,2004年2月起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副连职干事、边防战士报社正连职干事、文化工作记者站副营职干事,2008年12月任文化工作记者站正营职干事。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被选入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两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李钦简历
李钦,男,汉族,1963年6月生,云南蒙自人,1980年11月入伍,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副师职参谋长,武警大校警衔。
历任云南省军区边防团战士,昆明陆军学院外语训练大队学员、干部、教员,1987年12月调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任副连职参谋,1990年10月起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调研处参谋、技术11级翻译和边防处副处长、处长,2001年7月任昆明边防学校边境管理学员大队大队长,2002年6月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红河边防支队副支队长兼河口边防大队大队长,2003年4月起先后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担任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治委员、党总支书记。
郭宝山简历
郭宝山,男,满族,1950年7月生,辽宁北镇人,196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二级警监警衔。
196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黑龙江省军区战士,1970年8月至1974年4月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习,1974年4月起任辽宁省军区排长,海军某部参谋、翻译,1985年3月至1986年2月在苏州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进修,1988年2月转业到公安部工作,历任公安部外事局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02年2月任公安部外事局助理巡视员,2004年9月任公安部外事局副局长,2005年10月任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和志虹简历
和志虹,女,纳西族,1975年3月生,云南丽江人,1998年7月入伍,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武警少校警衔。
1998年7月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入伍到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工作。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任瑞丽边防检查站边检一科见习学员、检查员,1999年12月起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一科检查员、助理翻译、副科长、政治教导员,2009年11月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009年6月至今分别被选入中国第六支、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两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李晓明简历
李晓明,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河南沈丘人,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警司警衔。
1993年9月至1997年8月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习,毕业后在河南省项城市公安局工作,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被公安部派往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执行维和任务,任中国维和警队副队长,后升任联合国东帝汶警察司令部战略计划局副主管。2004年9月调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工作,2007年9月任主任科员。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曾在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习。
赵化宇简历
赵化宇,男,汉族,1972年5月生,河南辉县人,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二级警督警衔。
1990年9月至1994年8月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学习,毕业后到河南省新乡市化纤厂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学习,毕业后到公安部工作,历任装备财务局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科员、副主任,警务保障局政府采购工作处副处长,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到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局挂职锻炼,任孝南分局副局长,2009年9月至今任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
朱晓平简历
朱晓平,男,汉族,1962年3月生,上海市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一级警监警衔。
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后到公安部工作,历任公安部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1998年12月任公安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副局级),2006年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警务联络部部长,2009年3月任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新闻回顾:
新闻回顾:中国维和警察遇难
' />1月16日,在海地太子港,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在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倒塌大楼现场抬出一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当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太子港地震现场挖掘出一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并举行了简短的现场默哀仪式。新华社记者 袁满 摄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赵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海地地震中我维和警察失去联系人员的搜救情况。16日,在前方救援队发现第一名同志的遗体后,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立即再次召开部党委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并就前方救援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
孟建柱强调,公安部应急工作组和海地前方救援工作组的全体同志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化作强大的工作动力,坚决排除各种困难,继续加强搜救工作,不辜负中央领导同志的殷切期望。
孟建柱说,中国赴海地维和工作组的8位同志,是我们派出的优秀干部,也是200万公安民警的杰出代表,他们是肩负国家使命,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过程中身陷险境的。孟建柱反复强调,要始终把抢救他们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继续施救,决不放弃,直到发现和救出每一位同志。
新闻回顾:
新闻热词回顾:中国维和警察遇难
' />
1月16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官兵运送被埋战友遗体回营地。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1月16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官兵在等候运送被埋战友遗体车辆的归来。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1月16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官兵向被埋战友的遗体敬礼。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新华网太子港1月16日电 (记者党琦 王沛)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领队黄建发16日宣布,海地地震中8名中方失踪人员的遗体已全被找到,按遗体发现顺序为王树林、钟荐勤、李钦、郭宝山、和志虹、李晓明、赵化宇和朱晓平。
黄建发说,中国国际救援队于海地时间16日凌晨3时30分挖出第一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衣服等特征初步判断为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王树林;早晨7时12分挖出第二具,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钟荐勤;上午11时07分,救援队挖出第三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李钦;11时35分,第四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体貌特征初步认定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11时58分,第五具遗体根据胸牌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和志虹(女);12时03分,第六具遗体被挖出,初步判断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主任科员李晓明;14时38分,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赵化宇的遗体依据胸牌得到确认;14时58分,8具遗体全部挖出,最后一具遗体被确认为公安部装备财物局局长朱晓平。
记者在太子港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营救现场看到,每具中方人员遗体被挖出时,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和中国国际救援队员都面向遗体列队默哀,并致以三鞠躬。记者看到,面对曾朝夕相处的队友,许多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都红了眼圈。有位救援队员一直举着一块“战友!我们接您回家!”的牌子。
当运送遗体的灵车缓缓进入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地时,所有防暴队员在马路两边列队。当时营地十分安静,只听见队员整齐划一的敬礼声。记者看到,许多防暴队员的脸上挂满泪水。
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离开联海团总部大楼废墟,转战其他营救现场。至此救援队员们已近60个小时不曾合眼。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时,联海团团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赫迪·安纳比正在联海团总部大楼会见8名中方人员。当时大楼内还有数十名来自各个国家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根据联海团初步估计,海地地震遇难人数可能达4.5万人。
新闻回顾:中国维和警察遇难
' />
1月15日,太子港,灾民们为争抢食物打架。
1月15日,太子港,地震中受伤的孩子被放到澡盆里。
地震已经过去几天,虽然尸体和废墟仍然成堆,但是活下来的人开始冷静,开始想着以后的生活。
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突出难题就是———缺水,缺少干净的水源,这直接威胁到幸存者的生存。不过,海地政府开始运作了,海地总统也在陋室里开始组织救灾。
“水是第一位的”
成千上万的海地幸存者绝望地等待干净的水,地震震坏了市区的输水管道,而卡车司机不愿意开车运水。“很多司机害怕出门受到攻击。”一名30岁的海地司机说,“何况有些司机仍然失踪,有一些司机出外寻找亲人。”
“如果供水被中断或者污染,将加剧情况的复杂性。”泛美卫生组织副主管乔恩·安德鲁斯说,“水是第一位的。”
据称4万名遇难者已下葬
除了干净水源,幸存者们仍在与饥饿作斗争,有人甚至直言“快要发生饥荒了”。
至于地震遇难者人数,海地公共卫生部长拉森15日说,预计死亡人数超过5万,另有25万人受伤,近150万人无家可归。
但公共安全国务部长路易当天对路透社记者说,已经有4万名遇难者下葬,另有10万人可能死亡。联合国则已知有37名工作人员在地震中遇难,仍有300多名工作人员下落不明。
海地总统陋室内组织救灾
面对这场天灾,海地总统勒内·普雷瓦尔15日坦承,政府眼下确实丧失正常功能,但“并未倒台”。他说,政府正竭尽全力,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总统办公地点“移师”太子港机场附近的警察局。一名助理介绍,办公室条件简陋,没有空调。普雷瓦尔坦言:“政府眼下虽无法正常运转,但没有倒台。”他暗示将尽力恢复政府功能,开展救灾和重建工作。
普雷瓦尔呼吁民众要有耐心。他说,眼下政府面临诸多紧迫任务,其中之一是供应燃油,以方便救援工作及时展开,让民众早日拿到救灾物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