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今日国际热词>>海地地震

中新网2月1日电 在海地发生强烈地震将近三周后,联合国开始在该国首都太子港展开一项大规模分派粮食的计划。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太子港已设立了16个定点粮食分发站,目的是为了在未来两周内把粮食分发到两百万人手中。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说,他们设立的粮食分发站从周日开始工作。他说,这将使他们更快地把粮食分发到更多的人手中。

但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要求只有妇女才能被允许领取地震救灾物品,因为以往的经验证明这是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获取粮食的最佳途径。

星期六,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还开始在粮食分发站派发粮票。每家只许领取25公斤的大米,可维持两周。联合国说,自从地震发生以来,尽管当地基础设施受到的破坏造成了巨大的后勤困难,但他们已经向60万灾民提供了一千六百万份餐饭。

此前,医护人员对美国停止把重伤人士疏散到美国表示担忧。一名在海地的美国医生说,如果美国不尽快恢复紧急疏散行动的话,数十名重伤灾民有可能死去。

美国军方在上周三停止用飞机向弗罗里达运送地震伤员的行动。白宫发言人将此归咎于后勤困难,并非先前有报道所说的有关医疗费用的争执。

自从1月12日海底大地震发生以来,已有数百名腰部骨折、烧伤和其他伤痛的灾民被疏散到美国救治。

与此同时,10名美国人因涉嫌试图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把海地儿童带出国而受到拘押。海地政府的一名发言人说,这些美国人是在海地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交界处被抓的,当时有30多名海地儿童与他们在一起。他们说,这些孩子都是地震孤儿。

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一个名为“新生儿童避难所”的慈善机构说,他们想要把海地的地震孤儿带到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一家孤儿院。

' />
海地强震已过去半个多月,清理救援工作初见成效。

不过,震后重建任重道远。路透社30日报道,海地政府希望通过“去城市化”提速重建进程。

秩序逐渐恢复

海地12日发生强震,这个拥有900万人口的国家受到重创。

现阶段,国际救援人员加紧为当地人提供食物、水源和帐篷等救援物资,同时在废墟中搜寻遇难者遗体。

海地通信眼下逐渐恢复,部分商铺开始营业,街道上出现巡逻警察身影。

未受强震影响地区的学校定于2月1日复课。首都太子港多数校舍遭损毁,海地政府眼下加紧调查灾区校舍状况。

“我们1月13日醒来时,电话打不通,数以千计的尸体遍布街道,”海地总统勒内·普雷瓦尔说,“如今,电话可以使用,街上已无尸体。我们找到超过15万具尸体,但仍有些尸体埋在废墟中。”

普雷瓦尔介绍,太子港部分加油站开始正常营业,商业活动已经恢复,“取得不少进步”。

重建困难重重

海地震前即为西半球最贫穷国家之一,重建面临巨大困难。

教育落后、基础设施匮乏、腐败、政局不稳等问题尚未解决,这次地震让饱受困苦的海地人雪上加霜。

海地政府需妥善安置大量灾民,向他们提供可长期居住的住所、食物以及卫生医疗等基本保障。按时节,海地每年5月进入雨季,这些需求眼下显得尤为迫切。

安保工作成为海地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地震削弱海地安保力量,偷盗抢劫事件时有发生。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约翰纳·门德尔松·福曼说,国际社会积极援助海地重建,但海地首先应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如果海地政府无法提供安全保障、遏制腐败,外国捐赠者可能不愿长期提供援助资金。


寻求去城市化

路透社认为,太子港在地震中人员伤亡严重,人口过于密集、基础设施落后是主要原因。

按照路透社说法,强震发生前,太子港人口200多万,但基础设施仅能满足大约20万人需要。

普雷瓦尔说,海地重建过程中,去城市化十分必要,大量人员应迁移至太子港以外。为配合去城市化,政府应继续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福曼认为,应采取措施确保部分城市居民最终搬离太子港,建立一个人口不再集中、拥有足够基础设施的国家,维修、新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时创造就业机会,“海地将受益巨大”。

1842年,海地发生强震,政府迁都至太子港。太子港在本月12日强震中损毁严重。不过,普雷瓦尔明确指出不会迁都。(郭洋)

' />

1月31日,一名被拐卖的儿童(左)获救后来到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的国际SOS儿童村。海地警方30日晚扣押了10名涉嫌贩卖海地儿童的美国人。这10名美国人在无法出具合法文件的情况下,试图将大约33名海地儿童带出海地,前往多米尼加。新华社/法新

海地警方当地时间1月30日说,29日晚拘留10名美国人,指认犯罪嫌疑人企图把33名海地儿童非法带离海地,以慈善之名行拐卖之实。

警方采取的行动地点,是海地与多米尼加共和国交界的边境地区。

涉案

海地社会事务部长伊夫·克里斯达林证实,警方拘留10名美国人,包括5名男性,5名女性。2名海地人同时落网。

与这些嫌疑人同行的33名儿童年龄2个月至12岁不等,来自海地各地。

落网美国人无法出示官方文件或孩子家长的证明,企图把儿童带往邻国多米尼加。警方指认他们涉嫌拐卖儿童,案情尚在调查中。

法新社援引克里斯达林的话报道:“这是拐卖,不是收养……这些儿童必须得到官方许可才可以离开海地。”

一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美国国务院官员证实,多名美国公民带着一些儿童在申请入境多米尼加时被捕。

海地警察局长马里奥·安德烈苏说,落网美国人眼下被拘押在首都太子港司法警察总部,被拐儿童已经安置在太子港以北的SOS国际儿童村。


1月31日,一名被拐卖的儿童(右)获救后坐在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的国际SOS儿童村。海地警方30日晚扣押了10名涉嫌贩卖海地儿童的美国人。这10名美国人在无法出具合法文件的情况下,试图将大约33名海地儿童带出海地,前往多米尼加。新华社/法新

1月31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的国际SOS儿童村,一名被拐卖的婴儿在获救后熟睡。海地警方30日晚扣押了10名涉嫌贩卖海地儿童的美国人。这10名美国人在无法出具合法文件的情况下,试图将大约33名海地儿童带出海地,前往多米尼加。新华社/法新(新华网)

' />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眼科专家为海地外伤患儿换药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在为灾民点彻底洗消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抢救昏迷的防暴队员

1月27日上午,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救援队员在完成海地地震抢险应急搜救任务后,从太子港乘包机回到北京。当天下午,救援队医疗救助分队来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一时间通过《世界新闻报》向祖国人民讲述了他们在海地的工作与感动。

登机时才和家人道别

当地时间1月14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震后第一时间飞抵海地,成为最早抵达海地的国际救援队之一。其中包括25名救援队员、15名医疗队员,其他为工作人员。由于任务紧急,很多队员都来不及与家人打声招呼。医疗分队护士林牡丹说,自己是在机场登机时,才打电话告诉丈夫去海地的消息的。

十几小时的飞行时间,也正是救援队部署工作的时间。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首席医疗官侯世科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我们在飞机上做了初步部署,下飞机后,先派一个先遣队直奔联海团大楼,因为那座大楼倒塌埋压的人比较多。我们要争分夺秒,尽量多地搜救被埋压人员。另一部分人卸物资,然后建营地。”

受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条件所限,没有专用设施从飞机上卸物资,所以,救援队员便用自己的双手,卸下十几吨物资,这个过程整整用了6个小时。

“当时我们心急如焚,第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展开工作,尽量多地营救海地灾区人民。”医疗分队队员杨轶少校说。到海地的前两天里,他只休息了两个小时。这里所说的“休息”,其实只是坐在椅子上小睡。杨轶和其他队员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都是站着工作。

中国医疗分队设在海地总统府的医疗点,是震后最繁忙最拥挤的地方。杨轶说,每天都有上千人前来救治。由于当地教育和医疗条件并不理想,灾民们伤口感染的程度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如果是轻伤流血,他们大多就拿棉被碎片和其他不太干净的东西往伤口上缚。这使得伤口处置起来非常困难,也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就这样,医疗队的同志们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没有休息地进行救治。


为尊重逝者手挖废墟

采访现场,医疗队员为《世界新闻报》记者展示了几张图片。一张是用担架抬着一个人,但躺在上面的并不是灾民,而是中国的防暴警察。医疗分队队员、麻醉师张谦说,担架上的这名警察负责救援指挥部的工作,因为到灾区后几乎日夜工作,最后在送别牺牲战友遗体回国的仪式上,昏倒在机场。

张谦说,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当他听说中国维和警察遇难的消息时,心情非常沉重。“大家当时都默默不语,心里非常沉重,但还在进行自己的工作。”

现场的第二张图片,反映的是防暴队员受伤的画面。画面中,队员们的手指头全都是肿的。侯队长说,在清理联海团大楼废墟的时候,很多队员都是用手,把石块一块块地捡出。持续几天的工作在手上留下了许多伤口,伤口没能得到及时治疗便开始肿大。

除了挖石块,救援队员还24小时不间断地使用剪切钳和电钻,把很粗的钢梁、预制板钻开,或者是把钢筋剪开。机器的振动,把队员的手崩开了口子。

说到用手,侯队长还说,在清理废墟的过程中,救援队有时必须用手挖出被埋压人员。“如果被埋压的是幸存者,可能会造成二次损伤,如果是逝者,出于对逝者尊重,更要对遗体进行保护性挖掘。”

装甲车开道展开救治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慰问中国国际救援队时,把一个词说了三遍,而且是用中文,那就是“谢谢”。

据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海地以后,是较早在海地开设医疗救助点的国际救援队。截止到23日,医疗分队救助伤员2500多人,重伤员500多人。医疗队的8个移动诊所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侯队长说,此次医疗队救治伤员是在当地维和警察的保护下进行的,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这是因为海地的局势不太稳定,民间有很多枪支,经常有互相交火的枪声,还时有抢劫发生。另外,地震以后很多的灾民露宿街头,没有水和食物,情绪比较激动,很容易出现骚动。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救援,冒着很大风险。”

林牡丹说,在营地的时候,他们经常听到枪声。出去执行任务一般都有警察保护,最“隆重”的一次是装甲车开道。


“没把自己当女人看”

还有一张照片,反映的是救援队员在接受心理辅导的景象。《世界新闻报》赴海地特派记者国宇翔说,在当地采访过程中,就已经听说救援队员经过了长时间的工作,容易产生无力感,心理上也容易产生巨大的压力。

对此,杨轶说:“我们以前做过一些调查,所有参加救灾的人员当中,大概63%的人会产生心理压力。其实我本人也有心理压力,那是在我第一次参加救援的时候。”当时,对于杨轶来说,心里有一种压力感,爆发不出来,也没有特别好的方式缓解。“回家后,很长的时间睡不好,半夜会醒,或者是有时做噩梦。”

在这次派出的医疗分队中有4名女队员,她们分别负责心理辅导、消毒和防疫,还有一人负责妇产科。“我们干的活跟男队员是一样的,我们开玩笑说,真的没有把自己当女人看过,抬箱子、搭帐篷我们都上。”林牡丹说,在刚到海地的前4天里,她只和家人联系了两次。

最深的感受:急、难、险

急、难、险,是侯队长总结在海地救治工作的最深刻感受。他说:“急就是出队急,准备时间不到3个小时就出队了;任务急,接到任务很急,去了以后展开工作也很急。还有一个是保障急,因为任务急,后续的保障必须跟得上,就像打仗弹药必须跟得上。难,指的是医疗任务难,因为海地经济基础较弱,卫生条件也较差,地震后大量伤病员没人救治,缺医少药,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还有是生活保障难,蚊虫多。险,因为海地没有军队,地震后光靠维和警察也维持不了社会秩序,而且地震后监狱倒塌了,有一些重刑犯逃出来了,这也是不稳定的因素。再加上很多灾民没吃没喝,情绪比较激动,容易出现骚乱。”

' />
新华网日内瓦1月29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29日说,海地灾区出现腹泻、麻疹和破伤风等传染病。

世卫组织发言人保罗·加伍德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世卫组织的医疗人员证实,过去两三天中灾民腹泻病例增加,在人口密度大的临时避难所中出现了麻疹和破伤风病例。

加伍德表示,世卫组织对灾民临时避难所中出现传染病的情况格外忧虑。目前海地已经建立起一个传染病预警系统,共有205个卫生机构参加监控工作。

加伍德说,海地灾区现在急需整形外科和内科医生,因为震后至今已有2000多人接受截肢手术,而且这一数字还将会增加。此外,灾区还急需绷带、抗生素和止痛药等。(记者杨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