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特别话题 > 正文
“校长推荐上北大” 让实践说话
www.fjnet.cn?2009-11-14 12:15? 刘宝琴?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漫画/小宇

?

【前言】

近期,北大把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从草案落实到实践,掀起了一阵舆论狂潮。事实上,北大次举并不是“前无古人”,上海的交大、同济、复旦都采用过校长直荐自主招生。北大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原因在于它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千千万万学子心中向往的圣地,是其他高校的模范……所以它的一言一行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

一、公众隐忧

?

事实上,人们不是反对高招改革本身,而是其粗糙、模糊的规定,担心的是“校长推荐”变成少数人的“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的新形式,导致新的高考不公。

【学生:关闭了希望之窗】

北大自然愿意选择那些条件优良的学校,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推论,可能只有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校长才有资格推荐。对于农村学校的校长来说,恐怕连向北大审请资格的勇气都没有。 >>>详细

学校为了升学率,不把最优秀的考生推荐成自主招生考生,而用他们来冲刺高考状元,这对推荐制录取优秀学生也不利。 >>>详细

相关阅读: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面前能否城乡平等

【家长:不信任】

某媒体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向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各发放100份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此举不够信任。不少家长表示,只要是孩子能进北大,会选择给校长送礼。至少,有六成以上的家长人同此心,心同此想。 >>>详细

【学校:推荐权成了重点学校的福利特权】

推荐权说白了,跟保送权一样,又成了一些重点中学才享有的福利特权,成了招生时发挥虹吸效应的一个新筹码。如此一来,具有推荐权的中学,势必越发受到家长学生的追捧,只会加剧“择校”热。其后果与教育部新部长所倡导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道而弛。 >>>详细

尽管公众对校长推荐制有如此多的担忧,但是我们不能怀疑这一制度的初衷,它弥补了高考这一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因此我们不妨——

?

二、 给“校长推荐制” 试行的机会

?

【不必过于苛求】

虽然这一制度由于整体的社会信任环境和制度监督运行的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以过于理想化的模式来苛求它,以至于处于起步和探索过程中的“制度改良”会因为舆论反对力量过大而胎死腹中,让我们丧失了制度哪怕微弱改良的机会。 >>>详细

【不要因噎废食】

因为看不惯校长腐败,怕噎着就不吃饭,最终结果只能是天才、偏才、怪才也跟着饿死。一考定终身看似公平,其实这才是中国教育问题滋生的“病原体”。自主招生不光要尝试“校长推荐制”,也要尝试更多更大胆的新体制,只有这样一个复合型的选拔体系才能具有“规模效应”,才能抵挡权力、金钱的冲击,才能真正公平。 >>>详细

?

三、“校长推荐制” 努力试试

?

【单靠校长是不行的】

“校长推荐制”的核心不是“校长”。校长是靠不住的;自主招生的改革和完善,不应靠个人的良心,而是靠完备的制度设计和透明的监督。 >>>详细

不少事实证明,人品经常是靠不住的,这一点对于“有品者”和“无品者”都一样。缺乏制度的约束,我们有多少美好的改革方案滑落到权力寻租的深渊;没有制度的保障,品格再好的校长恐怕也难以抵御行政干预的压力。 >>>详细

【尝试结合“学生自荐”】

优秀学生向高校自荐与中学校长推荐在效果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前者却可以有效避免推荐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也可规避中学校长为了“冲刺高考状元”而“隐瞒”优秀学生不推荐,无疑更值得推行。 >>>详细

【努力实现城乡平等】

正因为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没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是教育不公平的受害者,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更应该适当地向他们倾斜。笔者以为不论是推行实名推荐制还是高校自主招生,农村生源必须有一个硬性的比例要求。 >>>详细

【结束语】

新生的制度或政策存在弊端在所难免,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抵触或者束之高阁,那么任何的改革都只能是止步不前,社会无法前进,人们也将永远保持对现有问题的不满与抱怨。就如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如果不给它试行的机会,那么我们永远无法判断这一制度是好是坏,而我们也只能乖乖听命于高考这根唯一的指挥棒。所以,对于校长推荐制我们不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修正它!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