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国足失利带来的“媒体狂欢”
www.fjnet.cn?2011-10-13 15:37? 何小手?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数据主要参考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其中10月11日为比赛日。)

关键词:国足

摘要:10月11日,在深圳举行的世预赛第三轮比赛中,卡马乔率领的中国队0-1负于10人作战的伊拉克队,出线形势岌岌可危。在此期间,舆论反响热烈,比赛当天,该主题微博数多达594886条,赛后第二天,媒体集中报道,花样层出不穷,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报道相关事实的同时,还出现了各种个性化的表达,通过诸如版面暗示、标题创新等方式给读者以各种联想,批评中甚至夹杂着讽刺与恶搞。此外,球员回应舆论不但没有缓解舆论压力,反而增强了双方对立情绪。中国足球面临的考验,除了来自足球技术本身,舆论还可能将其他社会情绪迁怒于中国足球,足球重负并非止于足球。

舆论由期待向批评、指责转变

此次国足比赛前后受到舆论关注,很大部分原因源自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其赛程注定了它的影响,只有取得胜利,才能缓解此后客场比赛的压力,为最终的出线赢得筹码。而一场败仗,则无疑会将中国队逼到悬崖边——出线机会将不超过三成。赛前,舆论逐渐升温,网友“文学院20号”制作的“国足10年10大印象最深刻进球”视频受到大量球迷关注,在评论中,网友追忆往昔,重温国足带给球迷的精彩瞬间。足球带给人兴奋与惊喜,是它的魅力所在,而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配合才能赋予兴奋与惊喜,赛前这样一段视频无疑激励了网友,一位网友感叹“其实我们也能踢好足球,足球是一项快乐的运动”,著名的足球评论员黄健翔也在评论中表示“中国人是可以把足球踢好的”,有网友表示尽管不会看比赛,但是面对这样一段视频,还是“不得不转”。“我们不缺人,也不缺人才”,中国足球沉沦多年,却难掩部分优秀人才的锋芒,网友在赛前正是本着这样的心态期待接下来的比赛。它延续了球迷对中国足球多年来的复杂心态,既怒其不争,开花不结果,又难以割舍,无法避开,比赛结果对中国足球已经不重要,它早已成为一个“社会矛盾”,每当比赛来临就会浮出水面。

如此不难理解,当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哨音,悲观情绪和指责的哨音便纷至沓来,如同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网友“弯月镰刀”遗憾地称“仍然摆脱不了宿命”,网友“曹津”更是煽情地说道:“有生之年,我希望能看到中国足球能进世界杯八强,我也就瞑目了。”赛前网友“非典型性操作工”曾发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连着几届的所谓中国黄金一代、白金一代、超白金一代的国青队员们,那些带给我们无数感动和精彩,伴随我们成长的少年偶像们在进入职业联赛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呢?赛后,除了大量的指责声,类似的批评也逐渐占领了舆论阵地,

“没有好的土壤,再好的苗子也长不大”,舆论普遍将足球问题上升到制度环境层面,从这个角度讲,中国足球的每一次失败,和每年诺贝尔奖中国人的缺位、乔布斯逝世引发的热烈讨论,其舆论传播心理是一致的。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