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放鞭炮辟邪”谣言缘何被广泛传播

www.fjnet.cn?2012-06-05 07:45? 张玉胜?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河北沧州、保定等多地传言有庙宇坍塌,神仙要出来收童男童女,居民纷纷放鞭炮、吃黄桃罐头辟邪。超市罐头被抢购一空,价格由之前的7元涨至12元。6月3日,河北公安官方微博进行辟谣,呼吁民众误信封建迷信。有专家表示,希望政府做到信息公开可防止谣言传播。(6月4日《北京青年报》)

既不逢年又不过节,河北沧州、保定等多个地级市却鞭炮声不断。而突如其来的“鞭炮齐鸣”竟源自一个“庙宇坍塌,神仙要出来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可以‘辟邪’”的荒诞传言。尽管公安官方和佛教组织已通过其官方网站予以澄清和辟谣,但谣言似乎并没有完全终止。一个迷信甚至有些荒谬的谣言缘何能不胫而走、蛊惑人心,这应该是政府在缉拿始作俑者的同时,更需认真反思的问题。

在当下社会,有关“辟邪”的传言并不鲜见。早在2008年6月,天津就出现过类似事件,而同年7月发生在河北唐山的事件更与这次几乎一模一样。去年4月,这类闹剧又在吉林长春上演。此类传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先预设一个恐怖性的“灾难”,然后再抛出一个或多个“辟邪”的良方。而这种无厘头的传言,除了让季节性的鞭炮和长期滞销的黄桃罐头走俏升值甚至脱销外,带给社会的最大危害就是人心惶惶的恐惧和慌乱,因此,对这种破坏社会稳定的闹剧,不能只视为一般迷信的娱乐性笑谈,必须从严加防范和坚决打击。

对于谣言,政府不能止于被动地“辟谣”和“缉凶”,而应当主动作为,多做未雨绸缪和防患未然的工作。首先要确保相关信息的如实披露。在地震洪涝、自然奇象和重大疫情发生时,政府应当在全力为民解忧的同时,对民众可能会产生的误读进行前瞻性地评估,并把事件真相及时如实地告知公众,尽量减少人们的猜忌,不给造谣者留下遐想(瞎想)的空间。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疑问就越少,而造谣者的市场也就越小。同时,还要加强对民众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宣传培育,及时揭穿“伪科学”的悖谬和荒诞。

透过“放鞭炮辟邪”闹剧,人们应当得到警醒和启示。其实,从当地百姓的反映看,人们对于“神仙”、神仙掳走童男童女、放鞭炮可以“辟邪”的传言并非真信。其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盲目跟风的从众心态。即在“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混沌认知驱使下,不假思索地盲目“随大流”,以图心安理得,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正是人们对此类怪诞传言采取了不核实、不负责、不抵制的放任容忍和以讹传讹态度,才使得诸多子虚乌有的传言演变成社会闹剧甚至悲剧,并不断地被复制和重演。

制止谣言,政府责无旁贷,民众也当有所作为。不能一味地指望事后辟谣。在荒诞不经的迷信传言面前,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成为明辨是非的“智者”,更应当做敢于说不的“制者”和“止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