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高学历与高待遇划等号
www.fjnet.cn?2012-10-17 15:45?
曾 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近日,优酷网拍客上传视频《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据调查,这个视频的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苗父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10月17日中国青年网) 每每报出高学历毕业生未能有高待遇就业,“读书无用论”总会死灰复燃般的成为“只是改变命运”的反证。与之前报道的《北大毕业生未当上省长月薪八千元,其父觉着丢脸》仿佛一个模子刻出的悲剧再一次发生,“农民研究生”成为了这个时代对“教育产出”高期待的产物,更是这个时代的悲伤缩影。 作为村子有史以来的第一名研究生,当事人苗卫芳的高学历自然而然的被附上不同于常人的发展标准。起码在村里人的眼里,他毕业后肯定能够有一个体面光彩的工作,即使不是很体面,也绝不可能落得报道中的“最坏的结局”——回家种地。一心想跳出农门的农村人,承受着几十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读书成为一个最佳的改变途径。 期待越高,失望也越高。对研究生学历的高期待值之下,人们早已将高学历和高待遇工作划上了等号。为此衍生着中国教育之后的一系列怪相:认为北大的学生应该去当市长、省长,或有教授认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或对大学生下基层也冷眼相对,高压之下,大学教育也畸形化发展,逐渐成为公众诟病的对象。 譬如“农民研究生”的例子绝非孤例,这只是当下社会结构下的中国教育结果。无意怪罪望子成龙的可怜父母心,但摆正对儿女的就业观至关重要。牢记“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的现实桥段,矫正高学历对应高待遇的以为然,社会多一份理解,少几丝浮躁,调整社会结构和就业帮扶。唯有如斯,方能杜绝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7-18]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并不奇怪
- [ 07-17]扩招、高教与就业,那些老生常谈的病灶
- [ 07-17]就业率是反思高校扩招的镜子
- [ 07-06]研究生教育现状之忧
- [ 05-24]过度扩招让研究生教育成“注水猪肉”?
- [ 05-04]“厅长很忙”与“论文博士”
- [ 11-17]为何名校免试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 [ 10-18]民办高校可招研究生,好事!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