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老人高兴“坏”了背后是精神赡养缺位

www.fjnet.cn?2013-10-08 09:07?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0月5日,国庆长假第五天,南宁市几家大医院的急诊室都接到不少老年患者。巧的是,他们大多数因为假期得以与家人团聚,而导致情绪过于激动,从而引发了基础性疾病。 “国庆期间,一些平时独居的老人,难得与子女团聚,情绪比较激动,有的老人还忙里忙外,为子女们张罗饭菜,这样一来,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夏颂年说。(10月7日《当代生活报》)

国庆长假之际,子女偶然回家省亲,一家人同享天伦之乐,这对长期忍受空巢之痛的老人来说,无疑是好消息。面对突然降临的幸福,一些老人却因情绪过于激动,再加上为子女张罗饭菜,导致血压上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住进了医院。读罢这样的消息,令人鼻子发酸。笔者在想,如果子女多一些假期,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平时常与老人互动,举家团聚之时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老人们或许不会如此激动,以至于高兴“坏”了。老人因与子女团聚激动致病实际上给天下子女们了一堂精神赡养课。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而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

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摆在政府与社会面前的一件迫切任务。政府有责任完善养老政策,为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社区居委会也应关注辖区老人的精神生活,但是庞大的养老责任不能全指望政府来承担,社区也未必忙得过来。从亲情的角度讲,政府与社会的关爱不能取代子女的孝顺。面对银色浪潮,除了政府安排社会化养老服务,弥补家庭成员照料不足的矛盾以外,我们还应该唤起年轻一代的敬老、爱老意识。

晚辈对老人尽孝,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关心老人身体健康与心理需求,尊重老人的权利,同样是敬老的重要内容。老人除了需要物质赡养外,更渴求精神赡养与亲情关怀。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能打动老人的心。对于收入有保障的老人来说,他们差的是情而不是钱。可是很多子女把赡养老人理解为物质供给,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据报道,有的父母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设立探望奖,把子女回家的次数与奖金挂钩;成都一位老人花10万元为陪伴他的小狗举办葬礼;北京一位老人因保姆要回家过年,跳楼自杀;济南有老人坐公交听乘客聊天解闷;大连一位老人因为孤独在家摁马桶玩,成都八旬老人做裸模排遣寂寞……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如果晚辈不常回家看看,平常不打电话嘘寒问暖,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还可能违法。虽说孝道不宜强迫,现实生活中还出现了法院判定子女看望老人,子女仅在门口看一眼的极端案例,但是把精神赡养列入法律范畴,也体现了对老年人精神权益的尊重。子女无疑应该常回家看看,抚慰老人那颗渴望亲情的激动之心。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父母花费的心血与汗水,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子女一辈子用真心来报答。一首常回家看看曾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如果我们吝于从精神上赡养老人,是否会想到自己对父母的愧疚之情?是否会想到自己垂垂老矣之时,谁来关心我们?

不可否认,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关心老人有时力不从心。也不可否认,给老人赡养费,请保姆照顾老人也是一种孝心,但是金钱与保姆代替不了亲情。我们不能遗忘亲情与孝道,没有理由不与父母沟通、交流。如果我们工作在外,不能常回家看看,至少要鸿雁传书,电话嘘寒问暖,节假日抽时间回家看看,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照料。如果与父母居住地相距不远,更要常回家陪伴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让老人充实快乐地安享晚年。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